第12章 学堂(1 / 2)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p>

周正也想起今日的来此的另一件事</p>

“李伯父,三位李家兄弟,我今日来除了登门拜谢,还想跟各位谈一下皂块长期合作的事,</p>

之前你们那一批皂块,我放在杂货铺两日就卖完了,所以我想将皂块也放在我周家名下的其他店里售卖,不知诸位觉得如何?”</p>

虽然李家人早有猜想自家皂块会卖的不错,但两日四十块皂块就卖完了,着实是震惊到了</p>

但这种震惊后,李家人心态又恢复平和,毕竟他们对自家皂块有足够欣喜,长期合作也是在她们意料之中的</p>

周正要是知道,他们的自信,是取决于相信李甜甜的师父,大概会震惊不已!</p>

李老头虽是当家人,但对于经商,他也是一知半解,而且对于皂块的生意,如今他的心思可都放在菜园里的那些蔬菜上</p>

所以按照事先李家人说好的,此事将由李寒生负责</p>

“周兄,这当然可以,但是由于我们一家人手有限,如今三日内最多也只能做出百余块皂块,若是要供你们周家名下的所有杂货铺,可能目前还难以达到”</p>

李寒生的话也让周正犯了难,但他也不想错过这么好的生意</p>

“无妨,百块也可以”</p>

三日百块,一月也有千块,大不了自己先放在京城的店铺售卖就是</p>

李家人见周正同意,也都笑了</p>

事情谈拢,周正就正式跟李家签了契约,并且无论洗衣皂,还是香皂,均按照一块皂块一百文的价格购买</p>

此行目的已经达成,周正也带着家里人离开</p>

临走前,周小公子更是约了李家五郎改日再对弈五子棋</p>

难得自家儿子对下棋感兴趣,周正和孙氏都很高兴,若不是因为头一次上门拜访,不合礼数,两人恨不得将周彦生留在李家,让他好好跟着李家孩子一同读书</p>

村里人看见周家两辆马车离开,都纷纷感慨</p>

“刚刚你们看见了吗?不止是那马车上的人身穿锦缎华衣,就连那小厮丫鬟的衣着都是细麻所制”</p>

“何止啊!我还看见那些小厮不计其数的往李家搬东西呢!不说别的,就那些绸缎就起码值十几两一匹”</p>

“你们说这李家是走什么狗屎运了,居然还有这样的贵人上门拜访?”</p>

村里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一个个嫉妒的表情,着实难看</p>

还是一贯和李家人交好的李六顺看不下去,才将实情说了出来</p>

“什么狗屎运,人家李秀才一家这是好人有好报”</p>

说着他就将那日去镇上,偶然在救世堂外看到李寒生救人的事情告诉了村里人,末了他冷哼道</p>

“我看你们就是嫉妒人家李秀才一家”</p>

李二婶对此冷哼</p>

“我说六顺子,你说这话,难道你就不嫉妒吗?”</p>

“我说二婶子,你当谁都像你呢!整日不是东家长西家短,就是嫉妒羡慕别人家</p>

若真羡慕人家,自己就学学人家李秀才一家,多做些善事,结一些善缘,别一天天的正事不干,恨不得那眼睛天天盯着别人家的米缸,指着别人家的施舍活着!”</p>

李六顺的话不止是说给李二婶听的,还是说给村里其他人听的</p>

毕竟他自小跟李秋生和李寒生交好,李家人心善他最是清楚,虽说日子过的苦一些,但贵在一家人和睦</p>

村长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切,然后内心对这个侄子称赞</p>

李六顺是他那在早年参军战死的二弟儿子,也是他唯一的侄子,因自己二弟战死,他的弟妹也收到刺激动了胎气,虽然生下了六顺,但也撒手人寰难产而死,</p>

至此六顺也就由自己一家抚养长大,久而久之,他们二老对六顺也如自家孩子一般无二</p>

四个女儿先后出嫁,唯一的儿子去了镇上当掌柜,身边常伴他们二老的就是六顺了</p>

这几年看着他娶妻生子,还经常帮自家种田,对于他的知恩图报,李村长夫妇都很是安慰,同时也感叹六顺自小的品行</p>

“六顺说的对,人家李秀才一家这是善有善报,你们嫉妒什么?有这时间还不如操心一下,你们各家整日就知道闯祸的臭小子</p>

若是再让他们这样,整日就知道在村里乱跑,怕是将来会出几个地痞流氓!</p>

别怪我身为村长没告诉你们,若真到了那一天,为了我们李家村的安宁,我必会将你们一家人都赶出村”</p>

村长不愧是村长,几句话就让村里人将关注点从李家人身上转移到自己孩子身上,不仅如此,也成功的震慑到了村民</p>

尤其是那几个家里的孩子跟皮猴子一样的人家,更是瞬间耷拉了脑袋</p>

“村长伯,我们也没办法啊!就说我家大奎吧!我和孩子他爹,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那屁股都不知被打开花几次了,可他依旧是屁的很”</p>

狗剩娘听完也看向李村长</p>

“是啊!村长叔,我家狗剩也是,这不,我嫌他爹打他吵的很,所以才出来透透气”</p>

……</p>

有了两人在前,其他家里有孩子的,也跟着诉苦</p>

</p>

喜欢天赐福娃,李家小女富可敌国请大家收藏:天赐福娃,李家小女富可敌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其实李村长哪能不清楚村里那些皮猴子的情况呢!他不耐烦的挥挥手</p>

“行了,你们各家什么情况,我这个一村之长还能不清楚,但现在要说的是该怎么好好管这些孩子,总不能一天天的让他们上门揭瓦就知道淘气吧!</p>

而且现在他们还小,还有机会教,若是大了怕是想教都难了。”</p>

李六顺如今也是为人父,对于自家五岁的儿子,整日就知道淘气,他也是很是头疼</p>

他深知自家大伯是个做事有成算的,忽然提起这件事,必然是想到了什么办法</p>

“大伯,您若想到什么法子,您就直说就是!能为孩子们好,村里人也都会赞同的”</p>

李村长心里对着李六顺称赞,心想还是自家侄子懂自己</p>

其他村民也跟着李六顺附和</p>

“是啊!村长,只要家里的娃能好,我们都听你的”</p>

李村长见此满意的说道</p>

“其实最近我就在想,若是我们村也像隔壁杜家村一样让孩子们去读书识字,是不是也能多出几个有功名之人,实在不计,出几个账房掌柜也是好的,起码让孩子们未来多出一条活路”</p>

此话一出,村民们都纷纷赞成</p>

如此一来可以让夫子代替他们教孩子,还能替自家孩子多谋一条出路,村里人都很是赞成</p>

毕竟谁又不想自家孩子未来有出息呢!</p>

但也有人提出质疑</p>

“村长伯,可我听说杜家村的私塾,一个孩子一个月要三百文钱,还不算是笔墨纸砚,这怕不是我们这样普通的农户能承担的啊!”</p>

“是啊!村长,而且若是去镇上和杜家村,孩子们怕是也要日日坐牛车去,这一来一回,怕是每月也得百十来文啊!”</p>

对于这些,李村长早有成算</p>

“这些我早就想过了,如今我们村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没有启蒙过的孩子,所以根本不必去镇上的书院读书,</p>

至于去杜家村也不合适,毕竟两村虽然相隔不远,但孩子们都不相识,若发生一些口角,怕是影响两个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