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吃完,李存希擦了擦嘴巴,满意的看了看盆菜盆里的大鱼大肉。</p>
叔父狄仁杰不在的时候,狄府的日子通常还是蛮好过的,若是狄仁杰天天都在府上,那就是三天一顿肉了。</p>
三兄弟明显是吃了个肚儿圆,靠着椅背开始消食。</p>
到了这个时候,狄光嗣才终于问道:“存希,你来找我爹是有啥事吧?”</p>
“哥,你居然看得出来?”</p>
“看见你眉宇间的一丝丝淡淡的忧虑了,看来是朝中又出了什么事,对吧?”</p>
“嗯,不仅出了事,这件事还特别的重要,只是不能告诉你们而已,我本来也想找叔父给我出出主意。”</p>
“这个啊……我们兄弟几个自顾不暇,也就不给你出骚主意了。”狄光嗣说。</p>
他为官多年,深切的体会到了朝堂上的这些破事带来的压力有多大。</p>
既然李存希不准备告诉他,那他自然是不具备参与这个案子的实力,那索性三兄弟最好都不知道,以免日后出了事落人口舌。</p>
狄光昭一听这话,不乐意了,嚷嚷道:</p>
“咋了咋了!什么叫出骚主意?”</p>
“我的能耐大着呢,存希要是需要我帮忙,我一定能给出好主意,而不是骚主意!”</p>
狄光嗣看都不看狄光昭,摇头不止。</p>
“你就算了吧,你的骚主意最多,要是耽误了存希的事,看我们哥几个怎么收拾你小子!”</p>
李存希返朝这几年,狄光昭惹出了多少的祸端?</p>
这个时候再让狄光昭掺和一棒子,但凡出了大问题,皇帝不得给他头砍了。</p>
真以为仅凭狄仁杰的面子,可以几次三番的抵挡国家律法么?</p>
“我爹大抵是夜晚才回来,你还是和我们一起待着吧,晚上商量完了再走。”</p>
李存希想了想,也就答应了。</p>
朝中的事情一点头绪没有,倒不如在狄府玩上一天,找点乐子。</p>
至于打道回府去找恩师武承嗣,那更不可能,这会儿他也不能打扰人家家里父子团聚。</p>
一晃半天就过去了,李存希闲来无事,开始考教几个侄子的学问。</p>
狄博通的学问自不必说,作为长房长子,未来定然是要继承狄家的一切,为此学问上也是倍加努力。</p>
不过,狄博通在史书上并没有留下多少的痕迹,未来他最着名的一件事,就是认识了诗仙李白,并和李白关系很好。</p>
第二位侄子狄宗,他的学问是狄光远亲自抓的,这些年一直被狄光远带在身边,直到潞州案发,狄光远要去潞州给狄光昭擦屁股,父子这才分离数月,最后狄光远转任魏州刺史之时,这才带上了狄宗。</p>
狄宗也颇有才华,稳重坚毅,性格方面不像他父亲狄光远,更像大伯狄光嗣。</p>
狄光昭家里的狄柯,那就不必说了,四书不读,五经不会,能力几乎没有,连《论语》都死记硬背不下来。</p>
对此,李存希无奈,早年和狄柯待在一起的时候,他就知道,狄柯注定是一个不应该掺和政治的思想家。</p>
因为他不喜读书,也不喜声色犬马,唯一喜欢的,就是一个人待在没人的地方,思考天地万物的道理。</p>
只是,未来注定留名的思想家,在当代一定会遭遇诸多的挫折,就好比现在,狄柯面带悲恸,看着李存希手里的《论语》,一时半会儿憋不出来一句。</p>
“小叔叔,饶了我吧,我是真不会啊!”</p>
狄柯瘪着嘴,悲伤无比。</p>
李存希无奈的合上了阎立本手抄本的《论语》,叹了口气。</p>
据说这三兄弟今年都打算参加科举,狄博通和狄宗他都不担心,唯有狄柯,啥都不会。</p>
真进了考场,那也是干瞪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