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 28 章
田部長看到一行人排着隊往谷子地裏挑水, 他最樂意看到這種積極有序自救的場景,但那麽多桶水對于幹涸的谷子地也只是杯水車薪,于是他停車詢問情況。
這是一群民兵, 民兵排長見有幹部模樣的人下車詢問,忙把水桶交給別人, 自己跑過來說話, 他說:“去年秋天以來下的雨就少,我們這兒沒種小麥,都是種的抗旱的谷子, 芸豆,我們都怕完全旱死。這水都是在七八裏地之外的溶崖洞挑來的,我們還組織了找水突擊隊, 還沒找到地下水。人畜飲水也困難, 我們還會給生産隊的孤寡老人送水, 老人都舍不得用水……”
田部長仔細聽着, 雖然遇到很多困難, 但是大家在積極抗旱。
除了挑水的民兵,更多的人圍了過來, 有老人訴說旱情:“我長到這個歲數都沒見過這麽厲害的幹旱,半年都沒一滴雨,我現在都舍不得用水洗臉,就用幾滴水抹一下眼睛。”
“有人給驢喝糞坑裏的水,牲口得痢疾死了。”
衆人七嘴八舌地說着, 民兵排長說:“縣裏來的幹部在我們這兒找水, 就在附近, 要不我把他們叫來。”
民兵排長覺得田部長的派頭大,還有随行人員看着也比縣裏幹部有文化, 覺得他們也許是省裏來的,就這樣提議。
“不用,近的話我們過去看看。”田部長說。
民兵排長很感動,還沒見過大幹部這麽平易近人的。
說是附近,可是走了不少路,先去的地方撲了個空,在一處田埂才找到縣裏來的找水突擊隊,民兵排長跑過去說:“幹部同志,有大幹部上咱們這兒來了。”
其中一人手上、膠鞋上、挽起的褲腿上都是土,連頭都沒回,說:“啥大幹部,看不着我們這兒忙着呢。”
他們搞探測就是用類似兵工鏟一樣的長柄工具,往底下挖,看土壤濕度。
民兵排長說:“真是大幹部,可能是省裏來的。”
那人這才往人多的地方看,當中那個他覺得眼熟,好像在報紙上看過,終于放下手裏工具走過來。
雙方交流過才知道一個是縣長,一個是部長,就在田間地頭彙報工作。
部長這次很滿意,縣長自己跑出來找水不說,他對縣裏的受旱情況了如指掌,受旱面積,因旱飲水困難人數了如指掌,組織很多人投入抗旱,還能夠幫農民調整作物種植應對幹旱。
這裏的農民也都非常積極,一直在奔波勞碌,把有限的一丁點水弄到田地裏來。
這才是他理想中的抗旱,他希望走到哪裏都能看到所有人團結一致奮力抗旱救災。
田部長說:“大家抗旱的決心跟表現值得表揚,你們的努力不會被辜負,天道酬勤,一定會有一場大雨。”
縣長很意外,他以為部長會說“我們要以最有力的措施、最踏實的态度,打一場抗大旱、保收成的攻堅戰。”
他驚喜地搓着手上的土,滿臉淳樸的笑:“部長,天氣預報說有雨?”
田部長肯定地說:“對,有雨。”
縣長喜不自勝,他沒聽錯。
“有雨,大幹部說有雨。”
“天氣預報準不?啥時候下雨?”
這個消息太意外了,大幹部居然說有雨,他肯定不會唬人,一定會下雨。
圍觀的人群中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把田地裏覓食的麻雀都吓跑了。
“要下雨喽。”
就站在旁邊的溫淼看田部長,現在就下還是咋地?
田部長回看溫淼,縣長也跟着一塊兒看向溫淼,他早就注意到這姑娘,覺得這姑娘跟灰不溜秋的田野格格不入,周身好像帶着淡淡的光暈。
衆人早就看到溫淼,她在人群裏實在太過突出,現在都随兩人的目光看她。
工作人員勸退老人:“回去吧,省着被雨澆到。”
沒有老人肯回去,說巴不得被雨澆呢,還說幹部不走他們就不走,就在這兒等雨。
“得回去用水缸、水桶接水。”工作人員說。
“對啊,咱們得趕緊回去接水。”
這話管用,別說老人,所有人都一哄而散,向各個方向跑去,都準備回家接水去。
看着四散人群,又看向谷子地裏耀眼的光線,縣長期待地問:“部長,雨啥時候下啊。”
“我們從北邊過來,想看看縣城種植莊稼的範圍。”田部長說。
不長莊稼的地方不用澆。
縣長立刻擱置找水這件事,說:“好,這就走,我帶路。”
中午他們在縣委大院食堂吃飯,縣長忙前忙後通知各單位準備蓄水,到下午,部長一行人出去後,大雨居然真的下了起來。
幾乎是整個縣城,不,是半個縣城都在歡呼。
這可是救命的雨啊,莊稼得救了。
溫淼能控制的雨量可以覆蓋半個縣城,如果覆蓋整個縣城的話,那雨量就小了。
雨水滲入幹到快冒煙的土地,浸潤着幹癟的莊稼根莖,彌補了土地裂縫,在地下被儲存起來。
他們上午去過的老村屋生産隊,包括附近生産隊都已經傳遍要下雨的消息,家家戶戶都做好接雨的準備,之後一直在等,還真把雨給等來了。
溫淼送水那個老大娘站在屋門口看雨,家裏的水缸被民兵幫着搬出了屋,水桶、壇子、罐子、鍋等能接水的器具都被她擺放在門口,看着無邊雨水滾落,大娘的眼淚撲簌簌落下糊了滿臉。不知道為啥,她的面前,浮現出送她水的好心姑娘的身影。
只舍得用幾滴水抹眼睛的老大爺用雨水洗了個痛快臉,洗掉了臉上的積垢。
民兵們在雨中奔忙,幫助老幼婦孺人家儲存雨水。
各生産隊馬上給跟人一樣□□旱所困的驢子、騾子、豬等喂了雨水,喝飽水的牲畜發出歡快的嘶鳴。
中學裏,寄宿的學生沒有水用,正用各種容器接水往水池裏蓄水。
幹旱馬上得到緩解,忙忙碌碌的為抗旱奔波的人們終于得已喘.息。
縣長可是忙夠嗆,所有單位盡全力儲存雨水,缺水用的部分工廠複産,莊稼都澆了。
只是城區跟北邊縣城有了雨水,南邊沒下!
他暫時擱下手裏的工作在縣委大院門口望眼欲穿,終于把車隊給盼回來了,一見面就激動地說:“部長,您說得可真準,下雨啦,這下莊稼有救了,只是就下了半個縣城,還有半個縣城旱着呢。”
他眼巴巴地看着田部長:“南邊啥時候下雨?”
田部長看了他一眼,說:“明天。”
縣長心裏樂開了花,部長這是把雨水給帶來了嗎?
他把視線移向溫淼,她濃密的頭發還沒幹透,皮膚水潤豐盈,應該是淋過雨,恐怕雨水跟這個姑娘有關吧。
第二天下午,又一場雨下在縣城的南半邊,莊稼澆了,池塘,水庫,河流,水渠都蓄了水,有這麽多雨水可用,縣長覺得他們縣是富翁。
誰最認為這場雨蹊跷,當然是縣長啊。
他可是自己去找部長說還有半個縣城沒下雨呢,結果第二天另外半個縣城就補上了。
這天下午,他看到了溫淼站在雨水裏!
他早就發現站在田部長身邊不言不語的姑娘很特別,她不僅漂亮,還有股仙氣。
別人都穿着雨衣,就她沒穿,就那樣站着,雨水從她頭頂流下,模樣很神聖。
哪個普通人會在雨裏澆着不穿雨衣啊。
縣城裏出現了一種說法,說是龍王爺的閨女來給幹旱的地方下雨。縣長是最早聽到這個說法的人。
說不定真是龍王爺的閨女下凡了。
想到這兒,縣長變得虔誠起來,他雙手合十,溫淼所在的方向拜了拜,既然有了一場雨水,就更要盡全力扛幹旱,保收成。
他脫下自己的雨衣,走近,遞給溫淼,溫淼搖了搖頭。
縣長眼中的溫熱的淚混合着雨水流到臉上。
等到雨水停歇,第一個沖到溫淼旁邊的,不是秦耕,也不是羅胡蘭,居然是縣長。
他覺得太神奇了,這姑娘好像能控制下雨的開關,沒有雷聲閃電,雨水說下就下,說停就能停。
“快快,澆半天難受了吧,快去換衣服。”縣長說。
秦耕:“……”
他們現在就在公社大院邊上,縣長比誰都急,趕緊引着溫淼進屋換衣裳。
換好衣裳,溫淼喝着熱乎的姜棗茶,縣長又給拿來一條嶄新的幹毛巾讓她把頭發再擦擦,邊問:“你還好吧,不會澆病了吧。”
溫淼笑道:“我挺好的。”
縣長鼻子一酸,他現在越發确認是溫淼給他們縣城帶來雨水。
“雨水涼不,給你炖個排骨湯?雞湯?”縣長問。
溫淼邊喝姜棗茶邊說:“不用,部長說了,食堂平時吃什麽我們就吃什麽。”
往政.府大院裏走,縣長說:“部長,給淼淼加個餐吧,她澆了那麽長時間,喝點熱乎的省着着涼。”
田部長問:“你工作都安排完了?”
縣長喜氣洋洋地說:“挺好,工廠複工,莊稼澆了,我們儲存了不少水,幹旱持續的話,也能撐挺長一陣子。今年的收成最好能達到七成。”
看田部長沒再問工作,他又說:“咱縣裏不可能拿不出給淼淼那一口吃的,黑魚豆腐湯,咋樣?”
為了讓田部長同意,他還特意說:“養魚塘裏的水就剩一個底,還是沒舍得把魚都撈出來,這下魚塘有水,魚也都救活了。”
“只給她做。”田部長說。
縣長喜形于色:“好。”
吃過晚飯,秦耕他們都去開會,會議內容是抗旱措施跟農作物結構調整,溫淼回房間休息。
縣長開會之前往食堂跑了一趟,跟大師傅說:“魚湯油少了不好吃吧,多放一勺油,再放一勺……”
“黑魚刺少,要不你等會還是把刺都挑出來?”
鍋裏的油刺啦刺啦冒着香氣,大師傅心說這是給哪位大領導做菜這麽仔細,提議:“要不我把肉剔出來做成魚丸湯。”
“做成魚丸那就更不能有刺。”縣長說。
大師傅覺得縣長跟平時可不一樣,之前從來沒來過食堂,他想這大領導級別一定特別高,趕緊把爐子先封上去剔魚肉,邊說:“保證魚丸裏沒刺。”
急匆匆地往會議室趕,縣長想溫淼給縣城帶來了雨水,這是多大的恩澤,可是他們能做的只是讓溫淼喝口熱湯而已。
沒有人感謝溫淼,只有他自己試探着猜出了真相。
小姑娘那樣安靜、無私、不聲不響,況且她還被雨澆啊,對她是不是不太公平,換個人的話,是不是會希望所有人都來感謝她!
溫淼正在房間休息,就有人來敲門給她送黑魚豆腐湯,擔心她不收,還說:“怕你着涼,單獨給你做的,田部長應允了,快趁熱喝吧。”
溫淼往盆裏看,是她從來沒吃過的魚肉丸,她連忙道謝,把魚湯往自己飯盒裏倒,一個飯盒放不下,還去拿了秦耕的飯盒,往他飯盒裏倒了一半。
奶白的魚湯散發着鮮香的味道,這樣的美食她一定要等秦耕回來分享,多虧他們開會時間并不長,他回來時湯還熱着,溫淼趕緊招呼他來吃魚丸。
秦耕內心被感動完全占據,語氣極其柔和:“都涼了,以後可別等我,自己吃。”
“一點都不涼。”溫淼聲音輕快。
魚丸香彈嫩滑,魚湯鮮美,溫淼覺得這種對她來說很新鮮的食物可真好吃。
——
他們終于迎來行程中最讓人心情舒暢的地區,這個地方有條河。
從遠處看,不少人像移動的黑點,在忙着挑水,還有人在踩水車往田裏送水,大家都忙忙碌碌,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這河裏的水還挺多呢。”溫淼說。
秦耕點頭:“靠近河的地方肯定比別的地方強,大家都在忙着抗旱自救。利用好河水,作物就能只減産百分之二十,很不錯了。”
這是他們看到的相對來說積極向上的樂觀景象。
田部長看向窗外,轉了這麽多地方,這個地方最讓他欣慰,有河水用,田裏都是來往穿梭的農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抗旱上,勞動熱情非常高,這個地方的糧食肯定能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