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便到八月中旬。</p>
张梦曾给一百户人家,每户五十颗黄玉人参种。这些人参种一天可抵一年。</p>
三十天便可成熟。</p>
这日里,到了丰收季节。张梦在衙门前设下摊位,回收黄玉人参。</p>
一株黄玉人参可换取两百文钱。</p>
事实上,野生黄玉人参值七百文钱。上了年份后,可卖到一两乃至更多。</p>
但种子是张梦的,百姓仅是代劳。价值自会低廉许多,全当给个辛苦费。</p>
百姓也乐在其中。毕竟两百文已是不少,无本的买卖。</p>
幽兰在一旁登记在册:王狗子一家,播五十枚种子,得黄玉人参三十四株。共得“六千八百文”。</p>
刘大齐一家,五十枚种子,得黄玉人参“三十六株”,共得“七千二百文”。</p>
……</p>
白花花的银子洒出。</p>
一时间,城里的百姓都来看热闹,眼睛都看直了,均想:“好家伙,哪来那么多人参?”</p>
众捕快维持秩序。各个虎背熊腰,无人敢生乱。一些好财之人,瞧得唾沫直流,捶胸顿足。</p>
一个上午时间。一百户人家,九十一户种得黄玉人参在三十株以上。余下九户产得较少。</p>
张梦一一对账,分钱。一分不少,一分不落。作风既明朗,又干脆利落。</p>
一口气掏出近七百两银子,属实将衙门家底掏空。</p>
有百姓喊道:“县令,县令,这不公平。俺们也要种人参,俺们也要种人参!”</p>
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啊,县令您行行好,俺手可灵巧得很勒!”“县令,孩他爹去年采药摔死了。可怜我那孩儿没吃过一顿饱饭,您让我也种种人参,好养活孩子啊!”“求县令开恩!”</p>
看热闹的百姓齐齐下跪。并非唯利是图,也并非施压县衙。而是各有苦衷。</p>
眼见已快秋收,地里庄稼不算茂盛。百姓均隐约觉察,今年收成大不理想。但平凡百姓家,又无其它生财门道。每到这种稀产之年,冬日里非冻死、饿死几家几户不可。</p>
运气不好,便落在自己头上。六两银子已是巨款,省吃俭用,一家四口,足以一年无忧。</p>
如何能淡定。</p>
张梦沉默良久,心想:“我且先试试这产业能否可行。倘若能行,将种子普及百姓,让他们有更多谋生手段,何乐而不为?”</p>
张梦朗声道:“诸位乡亲父老,且先起来罢。本县令来山海县,志在改造山海,将山海造为宝地。”</p>
张梦说道:“大伙先行回家。只要你等安分守己,听从号令,日后都会有份。”转头对吃了头彩的百余户百姓道:“黄玉人参有灵,喜良善之人。我见你等世代良农,才先给你们人参种子试种。还望你等获得好处,若有余力,尽力帮帮邻里。”</p>
百余户道:“谢县令大恩!”</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