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沙场作秀,主将无言(1 / 2)

这些日子以来,身为主将的张辅可谓如履薄冰。</p>

将军领兵,本应专断一军,指挥若定,但这一次,张辅的职责却变成了小心翼翼地“伺候”一位皇帝。</p>

他从不怀疑朱祁镇的身份,但却实在难以认同朱祁镇作为“主帅”的作用。</p>

这位天子,不通军略,不识地形,出营难以骑马,行军不过三十里,便要鸣金歇营;</p>

每晚更要特制行帐、软榻香枕,饮食需精挑细炊,侍从内侍排场极大,后队马车几乎比辎重车还多。</p>

而这些都是张辅必须照拂的“战事”。</p>

他曾亲眼目睹永乐皇帝在沙场披甲执锐,跨马提刀,驰骋千里。</p>

那是真正的“御驾亲征”,是能在敌军面前一箭定乾坤的主帅。</p>

如今这位……唉,张辅实在说不出口,正统皇帝顶多算是“御驾随征”。</p>

更麻烦的是,身边还有王振、曹鼐、礼部官员和翰林院掌笔,简直像是带着整个文官系统来郊游。</p>

日常军务屡被干扰,机动力形同瘫痪,张辅这个主帅根本无法以战法从事,一切都要看皇帝的心情。</p>

现在皇帝终于开窍,不再胡闹亲征,愿意回京,这对张辅而言,比胜仗还令人欣慰。</p>

皇命既下,三军皆动。</p>

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旌旗蔽日,自大同外转身南归。</p>

这决定虽然突兀,但因是天子口谕,军中并未生出波澜,纪律仍在。</p>

但议论,却在士卒间悄然滋生。</p>

“说是御驾亲征,这才几天功夫就撤了?”</p>

“瓦剌人连个影子都没看到,咱就打道回府了?图个啥?”</p>

“这你就不懂了。陛下天威一震,敌军闻风遁逃,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p>

“切,那还不如直接在北京城吹口气!”</p>

虽有禁军维稳,但将士们的嘀咕终究难以完全压住。</p>

只是这些声音最终都没能传入皇帝耳中。</p>

而此刻,骑在御驾旁的王振,心中翻江倒海。</p>

他知道,自己这趟“御驾亲征”彻底失败了。</p>

原本以为能够借着战争的名义,顺带耀祖光宗,重回故里风光一场。</p>

可谁知半道杀出个王冲,一把尚方宝剑,把朱祁镇的胆都敲碎了。</p>

本来眼看就要入大同出长城,大破瓦剌,如今却要夹着尾巴回京。</p>

最让王振难以接受的,是回去之后要面对的羞辱。</p>

内阁首辅徐谦一定会冷眼讽刺,朝中的那些徐党也不会放过任何嘲笑的机会。</p>

“劳师动众,虚张声势”,这标签王振都能预想到。</p>

“不行,绝不能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p>

王振眼珠一转,拨马来到龙辇近前,低声劝说道:</p>

“陛下,这次出征,正好路过奴才的老家蔚州……自打入宫以来,十余年未曾归乡探亲,奴才这一走,祖坟也没再扫过,亲戚朋友也从未再见过一面……”</p>

他说着说着,声音竟然哽咽了,眼圈也泛起了红,整个人看起来无比悲戚。</p>

“陛下……让奴才回家一趟吧,就这一趟,奴才……奴才也能死而无憾了……”</p>

这一幕,瞬间触动了朱祁镇内心最柔软的一角。</p>

他望着王振的神情,脑中浮现出许多儿时的画面。</p>

那个时候,王伴伴整日陪在他身边,不厌其烦地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牵着他练字、教他识人。</p>

生病时,是王振彻夜未眠地守在床前;</p>

受训时,是王振强硬又温柔地鞭策。</p>

自打自己记事起,身边就只有这么一个人始终如影随形。</p>

许多深宫中的孤独时光,都是这位内监陪他一起熬过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