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初安,万民归心之际,越王徐闻迎来了自己的八十寿诞。</p>
从朝廷到民间,从宫中到乡野,自京城内外,无不为之欢动。</p>
消息传出,一时八方来贺,百官争先,整个京师仿若过了一个早来的年。</p>
相比起十年前的七十寿宴,这一次的八十大寿,不只是岁数的纪念,更是天下人对徐家三代功勋的集中礼赞。</p>
寿宴之日,越王府张灯结彩、红毯如云。</p>
大门口挂着御赐“万寿无疆”金匾,门前十里红毯直铺至王府东侧广场。</p>
街头巷尾百姓自发摆设香案,焚香祈福,口口相传:“徐老王爷,是保我们全家的。”</p>
御马监早早就派人来布设寿礼,东厂亲送御用银器,内府调拨瑞锦、蜡烛、珍果珍花。</p>
前后五十余车,足足运了三日三夜。</p>
皇帝朱见深亲书寿帖,龙飞凤舞,字里行间满是敬重。</p>
他下旨:“越王徐公,功德昭昭,名垂四海,朕当亲临拜贺。”</p>
百官哗然。</p>
大明建国以来,能让两代皇帝亲赴臣子寿宴者,唯徐闻一人。</p>
但世人皆知,徐闻,配得上这份殊荣。</p>
越王府内,今日宾客如云,杯盘盈满。</p>
朝廷的文臣武将几乎尽数到场,连常年称病不出的英国公张辅,也强撑病体前来贺寿。</p>
张辅和徐闻年岁相当,如今也有八十来岁。</p>
历史上他在土木堡之变中阵亡,如今被徐闻改命,多活了十几年。</p>
不过,身体却越来越差,这些年几乎闭门不出,在家修养。</p>
今日,张辅身着大红官袍,在儿孙的搀扶下,来到越王府。</p>
武成郡王徐华以晚辈礼亲自迎接。(前文忘了明朝郡王封号应该是两个字,单字是亲王,这里改为武成郡王)</p>
除了京中权贵,文臣武将,更有数十位海外将领,身披盛服而来,跪拜于王府门前。</p>
他们早在数月前,就准备为越王祝寿,从遥远的波斯湾、好望角、澳洲等地提前返回京师。</p>
寿堂之中。</p>
主座上徐闻一身大红龙袍,鹤发童颜,虽年届八旬,仍坐姿笔挺,神情清明。</p>
他不饮酒,只淡淡笑着,见来人一个个躬身拜寿,便回一拱手,语气温和:</p>
“诸位厚礼,老夫不胜感激,今日只是家中小聚,莫要太过拘礼。”</p>
可谁都知道,这不是寻常小聚。</p>
今日的越王府,坐着一个亲王徐闻,一个郡王徐华,一个侯爵徐谦。</p>
四代同堂,一门三爵,徐家此刻,风华极盛。</p>
徐家晚辈尽数归府,男儿整齐穿锦,女子华服待命,各自引宾待客,井然有序。</p>
光是徐华、徐谦两支一脉子孙,便已数十人,堂前拜寿者如龙长蛇阵。</p>
寿堂内一片笑语盈盈,香烟袅袅。</p>
徐家子弟依次行礼拜寿,满堂孙儿重重叠叠,个个衣冠齐整,礼数周到。</p>
徐闻静坐于高堂之上,望着这一屋子的儿孙辈,目光渐渐柔和,似水波不兴。</p>
他忽然放下手中象牙拐杖,长叹一声,笑道:</p>
“唉,转眼啊,都八十岁了……连我的儿子都六十岁了!却还跟我这老头子同住一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