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全部杀光!(1 / 2)

晚间,舌战群臣的徐谦回到越王府,心力交瘁。</p>

偌大的王府静得出奇,花厅里灯火明亮,他却心乱如麻。</p>

厅中,一位鹤发儒衣、身姿高挺的徐闻,正负手立于屏风前,手中把玩着一串核桃。</p>

“父亲。”徐谦拱手,迟疑片刻:“孩儿此番……恐怕真是惹出祸事了。”</p>

徐闻转过身来,神情平静,语气更是波澜不惊:“士子闹事?不算什么祸事。”</p>

徐谦叹息:“朝中已震,陛下今日也震怒,父亲,天下士林,是王朝根基,孩儿查抄江南商贾,不想却动摇了这根基……”</p>

“你错了。”</p>

徐闻轻轻摇头,目光锐利如刀:“读书人,确是王朝根基,但那是讲理的读书人,不是借读书之名,行私利之实的贪婪之徒!”</p>

“你以为这些士子,真的是在为民请命?”</p>

徐闻冷笑一声,“若贺家、王家未倒,这些人会站出来?今日不为钱出头,明日还不是替盐商站台?你说他们是根基,我说他们是国之蛀虫!”</p>

“现在跳出来的,是一批,是一窝,是整个江南读书界的病灶!”</p>

“既然他们不掩私心,反以道义做幌子。”</p>

徐闻手中核桃一握:“何不一并清了?”</p>

徐谦猛地抬头,声音中带着压抑的震惊:“父亲的意思是……全都杀了?”</p>

“不错!”徐闻淡淡道:“苏、杭、嘉、绍,四地书院,凡聚众闹事者,尽行处决!”</p>

“其余书院,解散、查账、问学规,凡发现勾结士绅商贾者,逐出士林,终身不得应试。”</p>

徐谦瞠目:“这可是上千读书人啊……他们中间不乏名门之后、科场才俊,若真杀了,恐天下士林皆与我为敌!”</p>

“天下士林?”</p>

徐闻语气忽转严厉:“你怕他们?他们是为你执政,还是为王朝谋安?”</p>

“徐家要掌江南,要握朝权,就得先清根除毒,不动这一步棋,百年之后,我们终究只是另一批短命权臣。”</p>

徐谦沉默,良久才开口:“……那朝中,怎么交代?”</p>

徐闻语气缓了些:“你是首辅,你做你的好人。”</p>

“此事你不必管了,交给为父。”</p>

徐闻咧嘴一笑:“砍杀这些沽名钓誉的读书人,为父可是十分拿手啊!”</p>

徐谦心中一寒,忽然想起数十年前,父亲血洗江南的传闻。</p>

那时,自己才是懵懂之龄。</p>

父亲半月未回家,归家之日,自己欢喜迎接,询问去向。</p>

当时父亲只说自己去南方杀了人,表情风轻云淡。</p>

后来徐谦长大才听说此事。</p>

哪里是杀了点人,是足足杀了成千上万的人!</p>

这次,父亲居然又要出手?</p>

</p>

第二天一早,越王徐闻亲自下了道军令,派人快马送往南京。</p>

几天之后,五千名南京京营的精锐士兵分三路杀奔浙江。一路上,所过州县全都紧闭城门,官府不敢吱声,百姓不敢出门,书院的灯火亮了一整夜,山雨欲来,人人自危。</p>

徐家的杀令如刀,苏州、杭州、嘉兴几处书院没撑几天,就被连根拔起。讲师被抓,士子被杀,或逃,或流放,甚至有的当场毙命。江南原本的书香之地,眨眼就变了样。</p>

但就在这血腥风头最紧的时候,绍兴那边还冒出一股读书人,说什么“人可杀,书香不能灭”。他们聚在会稽山下、文庙前,筹划一场声势浩大的“声讨大会”。</p>

这可不是一时冲动,早有准备。</p>

十几位讲师、名士暗中联络,说要“重振士林道统”,还号称要“为亡者讨说法”。</p>

东拼西凑凑来一千多士子,从江宁、湖州甚至徽州都有人来。</p>

绍兴素来是文化重地,被称作“东南小邹鲁”,这些人把这里当成最后的希望,想在这里拼一次。</p>

那一日,秋风瑟瑟,乌云压顶。</p>

会稽山下,千余士子身穿布袍,手执文简,聚于庙前,三声长拜,泣血陈词。</p>

“朝廷不仁,越王暴政,士林遭屠,书声不存!”</p>

“今聚于此,非为逆命,只为正心,人死可惜,义不可辱!”</p>

他们高声朗诵章词,焚香祭文祖,群情激愤,誓言要将“江南书脉”以血火重续。</p>

有人当众高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