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越王亲征(2 / 2)

民意在身,首辅徐谦上疏言道:“倭患一日不除,我海疆终不得安宁!”</p>

“自太祖皇帝立国起,便施海禁以固疆界,然则百余年来,东夷愈发猖獗,今我大明国力正盛,若再忍气吞声,只是白白耗费钱粮,不若主动出击,荡平外夷,还天下一个安宁乾坤!”</p>

成化帝朱见深听后,沉吟许久。</p>

次日,召越王徐闻入殿密议。</p>

这位九朝老臣,虽八十余岁,白须如雪,却仍目光炯炯,精神矍铄,毫无衰老之态。</p>

徐闻记得,早在一年前,大明便向日本下达警告,让他们一年之内解决倭寇之患,否则大明将陈兵日本。</p>

如今细算日子,也差不多到时间了。</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于是,徐闻建议再次派遣使团出使日本,递交最后通牒。</p>

此次使命,仍由礼部郎中沈廷章担任。</p>

朝会散后,皇帝回宫途中,走至御花园边的小道,突然问道:“相父,倭人真会屈服通牒吗?”</p>

徐闻闻言,只微微一笑:“通牒不是给他们看的,是写给天下人看的。”</p>

“以倭人之秉性,倘若我大明不出兵,他们决不会真心剿灭海寇,对他们来说,海贼扰我江海,便如养虫咬敌墙,岂不乐见其成?要他们真动干戈,自废羽翼,那代价,远比他们所能承担的高得多。”</p>

朱见深沉默良久,蹙眉问道:“那该如何是好?”</p>

徐闻郑重拱手:“老臣此举,不过是为东征日本寻个借口,东南之患,不可再拖!”</p>

“倘若不能彻底根除海寇之祸,那我大明的海疆将永无宁日,每年耗费数百万银两养船养兵,还得处处设防,仍不得安生,这账,早该算总账了!”</p>

朱见深闭目片刻,长吸一口气,终究点了点头。</p>

“倘若真要动兵,相父以为,该派何人为帅?”</p>

徐闻朗声一笑:“倭国弹丸之地,形同鸡肋,倘若由老臣亲率水师,三月之期,足可灭其国祚,断其贼源!”</p>

“什么?”</p>

朱见深大惊,脚下一顿,几乎要脱口而出的那声“不可”硬生生压了下去。</p>

他转头望向徐闻,那位白须如雪、面容清峻的老臣,神情竟毫无动摇之意。</p>

“相父……你……你已八十三岁了!”</p>

朱见深下意识退了一步,仿佛此刻站在自己面前的,不是朝堂重臣,而是要披甲执戟、横越大海的老将。</p>

“你真要……亲自远渡重洋,率军东征?那可是生死之途、风浪无常,相父……你撑得住吗?”</p>

朱见深心中一阵酸涩。</p>

徐闻不仅是九朝重臣,更是他登基以来最倚重的辅相。</p>

倘若下功夫有所闪失,大明损失的不仅是一员老臣,更是定海神针。</p>

徐闻只是淡然一笑,躬身一拜:“臣虽年过八十,已无爵位功名可贪,唯愿能在有生之年,为陛下扫清海疆乱局,使百姓能安居田亩之间,不再畏惧贼寇横行!”</p>

打小日本,他必须亲自前往!</p>

徐闻抬起头来,眼中透出从容与果决。</p>

“臣此去,不求生还,但求不辱。”</p>

朱见深心头震动,一时竟不知如何应答。</p>

他看着眼前这位已近风烛之年的老人,却仿佛看见了他年轻时的模样:</p>

战马嘶鸣,旌旗猎猎,披甲执锐,横刀立于战船之首,指挥千军万马,荡尽倭患余孽。</p>

……</p>

那一刻,朱见深终于明白:</p>

有些人,生来就是为风浪而生的。</p>

喜欢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请大家收藏:()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