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明协军(1 / 2)

第一日。</p>

三家日藩带头猛攻。</p>

毛利军守在岩国山城,一手箭矢一手火油,打得极其顽强。</p>

几次攻城都被压了回来,尸体在山坡上堆成了坡。</p>

明军在后方驻扎,未出一兵。</p>

他们不是来陪这群“炮灰”拼命的,而是来压阵、督战、杀逃兵的。</p>

谁要敢后退,背后就是明军火铳手和刀斧队。</p>

这就是徐闻的命令:“叫他们打,不许退。”</p>

日奸兵压力巨大。</p>

打不赢会死,退也会死。</p>

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p>

第二日,龙造寺清房亲自带头劈寨,一度冲进毛利外城。</p>

可惜寡不敌众,被毛利一支偏军切断,差点阵亡,退回时只剩一半人。</p>

日奸们士气低迷,怨言不小。</p>

徐闻站在阵前高坡,看了一眼身边传报军卒:“他们快顶不住了?”</p>

“回殿下,三藩伤亡惨重,若再攻不下,可能全线崩溃!”</p>

徐闻点了点头:“那也够了。”</p>

他转身下令:“传令,全军压上。炮阵前推,三百步内齐射,步营展开,准备强攻岩国城!”</p>

一炷香后,大明主力终于动了。</p>

随着三声鼓响,数百门火炮排列前线,一轮齐射,整个毛利前线就像被锄头扫过一般,栅栏塌了、山头火起、敌人阵脚混乱。</p>

紧接着,重铳兵、藤牌营、火器营三路出击,从两翼包抄,居高临下地开始全面压制毛利军。</p>

毛利丰元亲自督战,但面对明军这种十八世纪级别的火器,全线失衡。</p>

他们手上的弓箭、火绳枪、橹船战术,跟明军新式连铳、虎蹲炮、旋膛枪根本不是一个时代。</p>

短短两个时辰,毛利军被压缩进岩国城内,关门自守,不敢再战。</p>

徐闻没让主力继续追。</p>

他看着城头旗帜飘摇,淡淡说了一句:“毛利家具有传统艺能,咱们等着便是。”</p>

一旁的徐昭不解,询问什么是传统艺能?</p>

徐闻笑了笑,没说话。</p>

果然,第三日清晨,毛利家派出使者,举着白旗,衣衫整整齐齐地站在城门前。</p>

毛利丰元亲自出城请降,衣冠整肃,语气冷静而礼貌:“毛利氏不识大明威德,有罪在先,今愿自缚请罪,献城纳地,乞求一条生路。”</p>

徐闻坐于行营主帐,没看他,只随手翻着战报,淡淡地说:“昨日还在抗拒天兵,今日就会说话了?”</p>

毛利丰元低头不语。</p>

徐闻继续:“你们这些人,打得赢就嚣张,打不赢就下跪,骨头比你们城门还轻,你今日降,是怕死?还是想保族?”</p>

毛利丰元老实回答:“是怕死,也是识时务。”</p>

“既然抵抗无望,妄图死守,只会令家国俱灭。”</p>

“我毛利一门,愿为天朝先锋,彻底归顺。”</p>

徐闻这才抬眼看了他一眼:“你还算识相。”</p>

他挥手道:“收城,驻兵,封锁城门,毛利丰元暂留原地,待战事结束,再议安置。”</p>

左右高呼:“得令!”</p>

毛利丰元退下后,徐闻这才对曾孙徐昭笑道:“毛利家的传统艺能就是投降。”</p>

别看毛利家抵抗的狠,一旦打不过,必投降,历史的毛利家比吕布还能投,数百年来靠着投降在日本始终占据重要地位。</p>

这一晚,整个大明军营都在喝酒庆功。</p>

而在主帐内,徐闻却独自坐着,一句话不说。</p>

他看着地图,皱眉思索。</p>

京都才是真正的终点。</p>

这一路走来,敌人不是太强,而是太多。</p>

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藏着一个藩、一个家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