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明军抢滩登陆开始。</p>
十余艘快速兵舰率先驶近滩头,释放出大批装甲舰艇与登陆木船。</p>
船头翻板落地,明军海军陆战队端着连珠机关铳,一跃而下,踩着火浪与血水冲向岸滩。</p>
“哒哒哒哒哒哒!”</p>
机关炮响起,犹如钢琴键被狂热弹奏,几秒内数百发铅弹泼洒上岸,大阪城外的守军一片片倒下。</p>
跟随其后的,是明军重装步兵和火器兵,一手藤牌,一手连铳,分列推进。</p>
藤牌是日本军队中流行的,能一定程度上阻挡火铳的攻击。</p>
当然,这是早期火铳,如今大明研发出了燧发枪,连铳弹也改进许多,杀伤力极大。</p>
日本虽然拼命学习,但只研发到火绳枪那一步,和明军装备差了两个代差。</p>
藤牌可以当日军的火绳枪,明军拿着从明协军那缴获的装备,用的很顺手,稳步推进。</p>
岸边还在负隅顽抗的细川兵连冲锋都做不到,就在火力压制下被压成一堆堆血肉。</p>
城外壕沟,乱石堵塞,明军早已备好爆破小队,一枚枚土制炸药包丢入敌阵,“轰”的一声便炸出缺口。</p>
不到一个时辰,大阪城外壕失守,前墙起火,箭楼倒塌。</p>
细川胜元站在城楼之上,手握佩刀,满脸铁青。</p>
他看着城外熊熊火焰,看着部下纷纷死去,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p>
第三轮攻击,目标大阪城本体。</p>
之前两轮炮击,已经把大阪的外港和防线炸得七零八落。</p>
但真正的城内主城区、官府、细川家的本丸大殿依旧屹立。</p>
风帆战列舰上的火炮虽猛,但受限于距离和弹道,再加上射的是实心铅弹,破坏力强,却难以打入城内深处。</p>
徐明站在旗舰上,望着天边浓烟和大阪城依稀的屋顶线条,冷冷地吐出一句:“换火箭。”</p>
传令兵立刻把命令传下,片刻后,甲板上开始调动一件杀器。</p>
那是一排排高架支撑的长型火箭发射器,全由皇明科学院研制,是第三代军用型“神火雷箭”。</p>
每支火箭两米多长,带尾翼、配火药、装燃油,射程可达十五里,杀伤与焚烧能力极强。</p>
这种武器原本是为攻城、屠寨设计的,没多少机会实战。</p>
但大阪,正合适!</p>
几百名火箭手开始调整架子,角度抬高、固定锁紧,装弹、点火、稳住方向。</p>
“准备!”</p>
“点火!”</p>
随着一声令下,十几排火箭呼啸而起,拖着长长的白烟,从舰队前沿如雨点般飞向大阪城上空。</p>
这些火箭先是笔直升空,到了空中顶点后划出弧线,像流星一样砸下来。</p>
第一轮火箭,命中大阪城南区。</p>
轰的一声,城内一片屋脊被点燃。</p>
火箭带着燃油弹头,一落地就爆炸,火苗四散,溅上屋顶、窗棂、木墙、晒着衣服的竹竿、晾着鱼干的架子,全都起火。</p>
第二轮火箭命中城中寺院、宅邸一带,那里都是木楼密集之处,干燥又通风,正是火势最佳传播点。</p>
“着火了!着火了!”</p>
“水!快拿水来!”</p>
“逃啊!他们在烧整座城!”</p>
城中的日本人根本没见过这种东西,一个个仿佛置身末日。</p>
普通火箭他们知道,只是在箭头上弄点易燃物,飞得慢、射不远、落地也就一个火点。</p>
但这些明军的火箭,像天上掉下来的火神,一落地就炸开火光,还能引燃三四间屋子一起烧。</p>
更可怕的是,火油溅上人身上根本扑不灭,一烧就死!</p>
而且这种火箭不是一两发,而是一轮接一轮,像雨一样砸进城中。</p>
火借风势,焚城如炼狱!</p>
大阪本就风大。</p>
六月的海风从大阪湾口灌进来,原本是夏夜微凉,如今却成了火势最好的推手。</p>
火从南城烧到中城,又从一条街跳到另一条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