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是有什么顾虑吗?”</p>
“没有,朕今天真是想来看看你。”</p>
皇后猜到了皇帝似乎很是拘谨,便不再说话。</p>
朱厚照和刘全忠从皇后宫里出来,仍是一前一后的走着,朱厚照走着走着,看着天上的星星,发现天上的星星真亮。</p>
看着看着,就想到了穿越前的自己,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情绪翻涌着,不觉间眼角竟然眼泪划出,趁着身后只有刘全忠一人,赶紧擦去。</p>
“夜深灯昏,层林影碎,倦鸟归来。</p>
看万千世界,灯红酒绿,一般景色,两种情怀。</p>
回顾从前,磕磕碰碰。心抱中正未有哀。</p>
现今也,对红墙金瓦,眼泪轻揩。</p>
河中月色吹开。若醉酒、朦胧卧石台。</p>
那时二三子,勾肩搭背,犹如逝水,如梦如埃。</p>
凉意尤深,笑声渐远。为等公车到露台。</p>
神忙否,人间多梦想,还要安排。”</p>
刘全忠在身后跟着,忽然听到皇帝在吟诗词歌赋,便竖起耳朵听着,刚开始听着,他还以为皇帝是怀念以前在豹房无拘无束的日子了呢,但是想起张雄那日说了要皇帝去豹房,自己扇自己嘴巴子脸肿的情景,也不敢插话,再说自己也不懂啊。</p>
可是不懂归不懂,马屁不能少,于是说道:“陛下念的真好。”</p>
朱厚照脚步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问道:“你听过?”</p>
“没有。”</p>
“知道朕刚刚念的什么吗?”</p>
“奴婢听着像诗、也像词。但是奴婢不懂,就是觉着好。”</p>
“怎么个好?”朱厚照好奇的问道,他只知道后世的冯宝文学修养高一些外,太监也就识些字而已。</p>
“奴婢听着,写这个诗词的人心中好像很委屈?”</p>
“哈哈,你大字都识不了几个的人,还能觉着写这个诗词的人心中委屈。”</p>
“奴婢不懂嘛,就是觉着写的好。”</p>
朱厚照又看向天空,只见一颗流星划过,一瞬而逝。问刘全忠:“你觉着天上的星星会不会变化?”</p>
刘全忠说道:“奴婢不知道,不过应该不会变化。”</p>
“不会变化,那为什么会有流星?”</p>
“这万岁爷,奴婢真不知道了。”</p>
朱厚照也不难为他了,这时也快走到乾清宫了,于是问到刘全忠:“有酒么?”</p>
刘全忠一听:“万岁爷,夜深了,这酒还是不喝为好”</p>
朱厚照说道:“我就少喝一点,你去拿点去”</p>
刘全忠不敢违背,只是他觉着今天的万岁爷有点怪,于是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想喝什么酒?”</p>
“有葡萄酒吗?”</p>
“有,奴婢一会儿吩咐人拿去。”</p>
待二人走至乾清宫内,朱厚照坐在御榻上,案子上放着一摞厚厚的奏章,还有日常看的书籍,心中猜到自己的行为,喜好被这些宦官摸的透透的了,怪不得后世皇帝离不开这些人呢,无论政治上、生活上,这些人都是自己人,特别是在明朝。太监用着更放心。</p>
朱厚照翻看奏章时,刘全忠吩咐人把葡萄酒端了上来,还有一个四方陶瓷杯。便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抿了一口,说道:“这酒不错。”</p>
“这是西洋进贡的,和西域那边的味道不一样。”</p>
“哦?”朱厚照很快就明白了,什么西洋进贡的,正常贸易的吧。</p>
朱厚照知道,刘全忠所说的西洋,是来自于太宗时郑和下西洋时,对西方的统称。明朝初年对西洋的认知其实就是今天的印度洋,后来随着贸易的逐渐扩大,又对欧洲的葡萄牙、荷兰等地的人分别称呼为弗朗机人和红毛蕃,只知道他们是去中华极远,来自“西海”,因武力强悍乃西北极边强番。</p>
这样一算,其实正德时期正是最关键的时候,如果处理得当,说不定还能搭上海洋时代的顺风车呢。</p>
想到这里,朱厚照又给自己倒了一杯,一饮而尽。</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