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京卫改京师(2 / 2)

我是正德帝 吾观复 2855 字 16天前

朱厚照听着,忽然笑了:“徐光祚总督军学,管着风纪,整顿那些积年的弊病,里头难免触怒了同僚,得罪了些私下结党的人,这些我岂会不知道?做官的,走正路就难免招人怨,存公心就容易遭人非议,这都是常情。何况人非圣贤,谁还没点过错?他本是戴罪之身,我饶了他已是天恩,如今在任上受点委屈,说几句牢骚话,不过是凡人的情绪罢了,也不是故意要推托差事。要是就因为这个发敕书训他,反倒显得我器量小了。”</p>

说着,他竟亲自拿起笔,在徐光祚的奏本上批道:“卿家世代有勋劳,朝廷把军学的事托付给你,怎好因旁人几句闲话就自疑自退?该越发用心办差才是,辞官的事不准。”</p>

三人见了,忙齐声赞道:“陛下圣明!”</p>

何孟春待话音落了,又躬身道:“启禀陛下,如今京卫武学收纳的生徒,早已不是往日只收京卫子弟那般了。既有武科进士来这里修习,也有京营、各镇的军官来研习,还有些该承袭爵位的舍人在里头,生源又广,品类又杂。要是还叫‘京卫武学’,一来罩不住这么多生源,二来也显不出这学馆的分量,实在不妥。这学馆蒙陛下恩宠,要培育三军的栋梁,关乎武学的兴衰、边疆的安危,该有个配得上它格局的名字。臣斗胆求陛下赐个新名,也好显它的规模,激励后来的人。”</p>

朱厚照想了想,笑道:“那就叫‘京师武学’吧。往后各卫要是有想入学的,先去兵部考一考,合格了就能进来。”</p>

毛纪在一旁听着,瞧着皇帝这般行事,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 —— 说该替朝廷高兴吧,又觉得哪里不对;说该叹气吧,偏事情又都顺顺当当的。他早猜透了圣上的心思,可没料到,圣上竟能想出这么些巧妙的法子来。</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他不由得想起先前的事来:那会儿圣上要办京卫武学,一听说要起用徐光祚,满朝文武心里都跟明镜似的,都说圣上是要借徐光祚这把刀,杀一儆百。那阵子人心惶惶,谁都怕祸事落到自己头上,毛纪也听说,有些不服气的,正憋着要给徐光祚难堪呢。</p>

他正犹豫着要不要进宫劝劝圣上,别把事情闹得太僵,没承想徐光祚先扛不住了,递了本改革的奏疏来,措辞平平和和的,没敢太出格。</p>

圣上见了那奏本,非但没生气,反倒有意要召夏言回京。那夏言在辽东虽说没杀多少人,可杀的那些蛀虫,个个都让京里的官员头皮发麻。大伙儿正琢磨着,圣上这是要让夏言来大开杀戒了,没曾想圣上又传了旨意,让礼部尚书何孟春也协理武学的事。</p>

这步棋走得,可真是妙极了!</p>

为何这么说?那些勋戚、世袭的武将们,原以为圣上要把天捅个窟窿,彻底翻了旧例,谁知道圣上不过是打破了一扇窗棂。皇帝准了徐光祚、夏言、何孟春三人的奏请,过往的是非一概不追究,更没把爵位官职的世袭和武学的考核成绩绑在一块儿,这一下,可把大伙儿都给松了口气。</p>

这么一来,京卫武学的改革,反倒顺顺当当的了。武勋们被治得服服帖帖,文官们也没什么话说 —— 毕竟圣上让礼部协理,这明摆着是告诉文官们,这事还是文臣主导。把武学照着翰林院、国子监的规制来办,动静也就小了许多。</p>

今儿个,这京卫武学 —— 哦不,该叫京师武学了 —— 里头的武科进士,能跟着皇帝一同去行祭祀大礼,这等事要是搁在往日,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却也没人觉得不妥。</p>

御榻上的朱厚照瞧着底下的三人,尤其是毛纪那副若有所思的模样,还有王琼故作平静的样子,心里头暗自笑了:“这从政的道理,不就是把自个儿的人弄得多多的,把对手的人弄得少少的么?我又不是吃饱了撑的,何苦去跟全天下的人作对呢?”</p>

喜欢我是正德帝请大家收藏:()我是正德帝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