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静谧乡村皓月中,夜色温柔石桥会</p>
本来,杨勇钧他们一大家子的人,总共十个人吃饭,除去老四老五老六三个读书的,加上他奶奶,四个不赚钱的人,其他六个人都能赚钱,日子好过得很。</p>
但现在,就只剩下杨勇钧和他父亲赚钱养家了。</p>
老大两口子钱倒是赚了,但他们两口子,只进不出。</p>
大家庭里有什么东西都往自己的怀里扒拉。</p>
即,吃穿用度靠大家庭,所赚所取全归自个小家。</p>
老二去电厂里上班,也没见他拿钱回来。</p>
他说是城里消费高,他自己用完还不够,哪里还有多余的钱拿回家?</p>
杨勇钧以前在读书期间,经常帮着家里人做着晒香、收香等工作。</p>
他也时不时地跟着他大哥或是父亲,学会了做香与卖香。</p>
他对于邻县的卖香地点与行情,比他的大哥和父亲都清楚,所以邻县的卖香事宜就全归他管。</p>
杨勇钧比较本真,每次卖香的钱,都全部上交给父亲,让父亲于全家的生计得以周转。</p>
他多半是呆在邻县不回家,亲自守着卖香,这样利于快速销售香的业务。</p>
先前,他根本不知晓他的两个哥哥心里都存有小九九,他一点儿也不知道他的两个哥哥竟然一分钱也不上交给父亲。</p>
他还以为家里赚钱的人多,用钱的人少,家里的日子应该很好过。</p>
及至到后来,他的父亲手头紧,老是抱怨说不够家庭开支时,一问之下,他的父亲才支支吾吾地透露出了一点家庭内情,说是杨勇钧的两个哥哥在财政方面都只顾自身,不顾大家。</p>
杨勇钧听后,火冒三丈。</p>
他自己在邻县省吃俭用,所获之资全部拿回家,原本还指望自己的老父亲能够做主,筹划建造新的房屋,到时他们几兄弟也好娶媳妇。</p>
这么一大家子的人挤在一起,实在是不好住。</p>
可谁知道家里一分钱没存,竟然还不够家用。</p>
他能不恼火么?</p>
既然建新房子指望不上家人,那么杨勇钧就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赚钱建新房了。</p>
要不然以后娶媳妇真是没法住。</p>
媳妇等在门外进来,家里却没房子住,这种滋味,是个未婚成年男人都会心急如焚的!</p>
有了如此的心思,杨勇钧也就跟他的两个哥哥一样,也存有自己的小金库。</p>
不过,杨勇钧毕竟是心地淳厚,他还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拿一部分钱回去给他父亲。否则他的父亲在吃穿用度方面可真是寸步难行了。</p>
大家庭的家长难当啊!</p>
杨勇钧家庭内部的这些情况,都是后来我跟他熟悉了之后,他亲口倾诉给我听的。</p>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p>
他家那一摊子的杂事,他又不好跟外人说,就只好偶然跟我说说。</p>
他跟我说他的家庭隐情,其实是另有深意的。</p>
我内心明白,他讲他家里的这些隐秘给我听的意思是:他打算自个从家里脱离出来,正打算赚钱建新房。</p>
听得我的心七上八下的。</p>
那时候赚钱难啊!</p>
想赚钱建房子,这得啥时候才能赚到?</p>
姑娘家家的,听到这些没底的话,能不心里打鼓吗?</p>
之前和我一起去赵家祠堂看电影的印妹,她家门前不远处的那条河,河上面有一座石桥,就是我和杨勇钧约会的老地方。</p>
那条河,是从上方流下来的,用以灌溉河两岸的田地。</p>
河道流经杨勇钧家门前,蜿蜒而下。</p>
河道再流经杨小侯家门前,欢唱奔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