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捕蛇恶人招蛇咬,捉鹰小人惹鹰啄</p>
跟自然界中最毒的毒蛇打交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稍一不慎,随时都有可能立马毙命,且还是救都救不回来的那种。</p>
研究毒蛇这一行当,需要的不仅仅是胆量,还得爱好这一行。</p>
最主要的,还得心细和有耐心。</p>
试想,那些长长短短、弯弯扭扭的毒蛇,又丑陋又毒性强烈,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哪里还敢去研究它们?</p>
研究人员需得掌握大量的自然界知识;</p>
掌握各类毒蛇的习性;</p>
熟知各类毒蛇的攻击方式与预防手段;</p>
清楚各类毒蛇的毒性与救治方法;</p>
明了各类毒蛇爬行的轨迹与唾液痕迹。</p>
等等。</p>
由于围墙较高,此研究毒蛇的专业人士徒手翻不出去。</p>
他先是在围墙根儿仔细察看,看有没有毒蛇爬行的痕迹。</p>
围墙内,他没有发现毒蛇的洞口,老鼠洞倒是有几个。</p>
一些在研究毒蛇方面有天赋的人,在路过有毒蛇出没的地方,只要鼻子一闻到那种毒蛇沿路所留下的淡淡蛇腥之味,就能知道哪些地方有毒蛇。</p>
这位研究毒蛇的专业人士,拿出专用的细铁钩子,把细细的铁钩子慢慢拉直,自己侧身站好位置,以防老鼠洞里有毒蛇蹿出,咬到自己。</p>
之前提到过,我和孙弘业的卧室的窗户,是正对着那条黑水河。</p>
而院子边的围墙,是围绕着黑水河边所建。</p>
黑水河对岸,就是一些杂草和灌木丛。</p>
灌木丛上方就是山岭。</p>
因此,这四围一带的地方,都是那位研究毒蛇的专业人士所要探查的地方。</p>
蛇类,喜穴居。</p>
蛇类的生长环境都是比较潮湿的地方。</p>
故而,一般的高山顶上少有蛇类出没。</p>
但并不代表高山顶上就没有蛇,偶尔还是会有蛇类爬行的。</p>
蛇类除了在冬天会进行冬眠,其它的季节,蛇类都是特别喜爱活动的。</p>
一些山脚下的灌木丛、或山沟、川涧、或阴暗角落,往往蛇类横行。</p>
并且,这些地方,一旦发现一条蛇,那么,此蛇的附近,绝对存在着一窝又一窝的蛇。</p>
蛇类虽然是独居动物,但是,当其觅到极好的生长环境时,它们通常是一窝接着一窝地居住。</p>
就像人类觅到绝佳的风水宝地般,毗邻而居,一个个都舍不得搬走。</p>
多数的蛇都是钻洞居住,或是土块下、岩石旁、水沟边、青苔下等,都是蛇类爱呆的地方。</p>
有时,人踩在滑溜溜的青苔上,不小心被滑倒,摔倒在地的时候,有可能手就碰到一滑腻腻、冰凉凉的东西。</p>
一瞥,天啦!</p>
手碰到的居然是一条还没来得及逃走的蛇。</p>
这一幕,准能吓得人那心尖儿一颤一颤的!</p>
从此以后,看见青苔就条件反射似的赶紧远离。</p>
就怕青苔下面藏有毒蛇。</p>
太吓人了!</p>
蛇类有蛇类所生活的世界。</p>
在浩翰的宇宙当中,站在生物学顶端看,倘若有生人闯入了蛇类的世界,那是生人侵犯了蛇类的权益。</p>
但,只要是生人不侵害蛇类,蛇类一般是不会随意攻击生人的。</p>
此种时候,蛇类一般会盘在原地不动。只有当它们感受到了危险的时候,它们才会立即逃窜。</p>
而当它们感受到了极其危险之际,它们才会奋起反抗,才会猛烈地攻击生人。</p>
说到底,毒蛇咬人,人类自身得负大部分的责任。</p>
本来就是嘛,生人就不该闯入蛇类生活的世界中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