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养生气场</p>
心里平静,情绪就毫无波动,在人生中大风大浪面前岿然不动,这无形之中就达到了养生的目的。</p>
如果像有些领导部门的人,碰到一点不如意的事就把手机或笔往地上砸的人,这般人多半是会病痛提前发作,比较折福短寿的。</p>
因为心里平静,情绪稳定,血液就流畅。</p>
血液流畅,身体内里的抵抗力就强,抵抗力强就少生病。</p>
少病痛当然就可能会延年益寿。</p>
这是养生第二步。</p>
会养生的人,给人“气场”感觉很舒服。</p>
此因会养生者怡情怡神,见者感觉很有安全感,不会令人觉得恐慌远离。</p>
即具备养生条件的人,对周围的人是有感染力的。</p>
这也是形成所谓“人气”的一种。</p>
比如那些住在寺院里的僧人,虽然他们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但是只要你走近他们时,就会无形之中有一种安全感的感觉存在。</p>
这就是具备养生条件的人的气场,也称之为养生感染力。</p>
有养生感染力者,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p>
此为养生能安神。</p>
所以俗者看见僧人能安神,就是这个原因。</p>
既然俗者看见一名普普通通的僧人都能安神,那么俗者瞻仰佛菩萨像,那种对自身安神的感染力,就无比浩大了。</p>
因此,学佛能养生,真实不虚。</p>
养生,不是养死,养生能安神,乃为养生第三步。</p>
既然养生能安神,养生具有感染力,那么人人都能养生的话,人人都能把养生工作做好的话,小至口角不发生;</p>
中至打架斗殴不发生;</p>
大至战争不发生;</p>
再大至世界大战再也不会爆发……</p>
养生令世间平和,这是养生第四步。</p>
后文章节将续接养生论述。</p>
盛夏时节,凉亭静坐,享受山风,享受宁静,养生养神,这是张碧柳每天的生活乐趣之一。</p>
“呼呼、呼呼”一阵山风刮来,猛然,张碧柳记起前天自己要在观音院前的白石台阶上找师父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