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三十七种修行方法</p>
四正勤是什么意思?</p>
第一是指,对已生的恶行要断除;</p>
就是自己已经所造作的恶行要断除,不要再继续下去,方为修行人。</p>
第二是指,对未生的恶行要防止;</p>
一定要防止未发生的恶行。</p>
防患于未然。</p>
于佛菩提,斯可希冀。</p>
第三是指,对未生的善行要促进;</p>
须得促进心中未生出来的善行。</p>
行善积德,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p>
否则,就有损自身的法身慧命。</p>
即,行善积德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p>
第四是指,对已生的善行要增广。</p>
对自己早先做过的善行,多加增广,方为菩提。</p>
不能止步不前。</p>
止步不前,有损道行。</p>
四如意足又是什么意思?</p>
第一种是——欲;</p>
欲,包括物欲、财欲、淫欲等其它所有方面的欲望。</p>
只有断除了所有方面的欲望,才能进入悟佛之妙境。</p>
恒常久住法乐之中。</p>
享受佛乐!</p>
第二种是——精进;</p>
精进是指不偷懒。</p>
众所周知,一个人偷懒,则百事不成。</p>
而修行就更不能偷懒。</p>
修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p>
退了功夫,再要修就难咯!</p>
第三种是——心;</p>
心,要制心一处。</p>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p>
有志者,事竟成。</p>
天道酬勤是也!</p>
第四种是——观。</p>
观是指观照。</p>
即自身有错误的言行与举止,及时观照出来。</p>
及时改正。</p>
包括念头。</p>
时时观与照,就如照镜子,让自身思想上的瑕疵,及时去除。</p>
如佛菩提,斯可希冀。</p>
欲、精进、心、观,这是修行者的四种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