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中心的地板被灯光照得锃亮,空气中弥漫着高原特有的稀薄感和主场球迷高昂的战意。</p>
比赛的跳球,由小牛队的中锋埃里克·丹皮尔拨到,球权落在了杰森·基德——哦不,是杰森·特里手中。2006年的小牛,控卫线上是德文·哈里斯和特里的双能卫组合。</p>
球一过半场,苏哲没有像往常一样积极地跑位寻找进攻机会,而是如同影子般,径直找到了他的目标——卡梅隆·安东尼。</p>
安东尼正悠闲地站在右侧四十五度角,他显然没把这个二年级的华夏小子放在眼里。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又一个试图在他面前证明自己的年轻人。他甚至懒得做太多的无球跑动,只是好整以暇地等待着队友的传球。</p>
然而,当他准备伸手要球的那一刻,他感觉到了不同。</p>
苏哲没有给他留出任何舒适的接球空间。他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压低重心,一只手高高举起,干扰着传球路线,另一只手则若有若无地贴在安东尼的腰间,用持续的、细微的力量对抗,破坏着他的平衡。他的双脚如同在冰上滑行,随着安东尼的每一个细微移动而调整,始终保持在“一步之内”的防守距离。</p>
掘金队的控卫安德烈·米勒尝试着将球吊给安东尼,但苏哲就像预知了这一切,提前上抢一步,长臂一伸,险些将球断下。球磕磕绊绊地到了安东尼手中,但接球的位置已经非常不舒服,离三分线还有两步远。</p>
“来吧,菜鸟。”安东尼低声嘟囔了一句,露出了他那标志性的微笑。他开始了他教科书般的三威胁动作。持球,弯腰,双眼盯着篮筐,篮球在他的指尖有节奏地跳动。</p>
苏哲的眼神没有丝毫波动,他的目光死死锁定在安东尼的胸口——那是一个球员身体重心的核心。无论你的肩膀如何晃动,脚步如何试探,重心的移动是不会骗人的。</p>
安东尼连续做了两个向右突破的假动作,苏哲的脚步纹丝不动。安东尼有些意外,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略显清瘦的亚洲后卫,下盘竟然如此稳固。他随即衔接了一个后撤步跳投,这是他的拿手好戏。</p>
然而,就在他后撤并起跳的瞬间,苏哲的反应快得惊人。他如同弹簧般扑了上去,长长的手臂遮天蔽日,几乎完全封盖了安东尼的投篮视线。</p>
“砰!”</p>
篮球磕在篮筐前沿,弹了出来。丹皮尔卡住肯扬·马丁,轻松收下篮板。</p>
一次成功的防守!</p>
场边的艾弗里·约翰逊看到这一幕,面无表情的脸上,嘴角微不可查地向上扬了一下。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p>
小牛队迅速发动反击,德文·哈里斯如闪电般推进,助攻诺维茨基中投命中,2-0。</p>
回过头来,掘金队依旧主打安东尼这个点。这一次,安东尼选择了背身单打。他用他那强壮的臀部和背部一下下地凿向苏哲,试图挤进罚球线附近的甜点区。</p>
苏哲咬紧牙关,将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下盘。他没有硬顶,而是巧妙地利用侧身和脚步的移动,不断地卸力,同时用膝盖顶住安东尼的大腿发力点,让他每一次发力都感觉别扭。</p>
这正是他反复观看录像后总结出的经验——对付安东尼的背打,硬抗是下策,破坏他的节奏才是上策。</p>
安东尼连续凿了两下,发现自己非但没有深入,反而被苏哲挤得离篮筐越来越远。他有些恼火,仓促地选择了一个翻身后仰跳投。</p>
苏哲的预判再次到位,在他转身的瞬间,苏哲已经提前起跳,指尖几乎碰到了篮球!</p>
“唰!”</p>
球还是进了。</p>
安东尼毕竟是联盟顶级的得分手,这种神仙球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他落地后,挑衅地看了苏哲一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