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碑谷同辉,凡道永续(1 / 2)

忆缘兽化入凡人道碑后的第三年,石生村的风里都带着别样的暖意。往年这个时节,凡仙谷只是成片的青绿,今年却像是被天地间最饱满的生机浸润过,谷穗沉甸甸地弯着腰,穗尖垂到离地不足半尺的地方,仿佛生怕世人看不清谷粒上的奇景——每颗谷粒的纹路都泾渭分明,一半是凡人道碑上流传百年的古朴碑纹,另一半竟像是忆缘兽化碑时留下的缘灵笑靥,细密的弧线里藏着无数凡人护缘的故事。</p>

凡人道碑也变了模样。三年前还带着几分刚硬棱角的石碑,如今彻底舒展开,碑体边缘泛着温润的青白色光泽,像一朵在天地间缓缓盛放的青莲。最奇的是碑身的纹路,不再是固定不变的镌刻,风过时会跟着谷田的波浪轻轻起伏,碑纹与谷纹交相辉映,连带着整座石生村都飘着一股“暖”的味道——那是新米的甜香、老灶的烟火气,还有无数凡人手心的温度揉在一起的气息。</p>

这一年,石生村要办一场前所未有的“凡仙祭”。消息早在半年前就传遍了九域,起初还有修士不解:“凡人的祭典,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可当青岚山的药农把刻满碑纹的药锄扛下山时,当西荒的牧人给灵马额间的碑纹系上红绸时,当东海的渔女连夜给渔网绣上谷纹时,所有人都懂了——这不是普通的祭典,是凡人要给自己的道,办一场盛大的见证。</p>

祭典当天,天刚蒙蒙亮,石生村外的土路就热闹起来。九域的凡人修士们结伴而来,没人穿华丽的法袍,都带着自家最拿得出手的“护缘物”,像是要把这些年藏在岁月里的暖,一股脑儿地铺陈在凡人道碑前。</p>

青岚山的药农走在最前面,他捧着的药锄已经用了二十年,木柄被手心的汗浸得发亮,锄刃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碑纹,那是他每年春分种下护缘草时,一笔一划凿上去的。此刻锄刃上还沾着今晨的露水,阳光照过,竟在地上映出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把会眨眼的谷粒。</p>

紧随其后的是西荒的牧人,他牵着的灵马通人性,额间的碑纹是三年前忆缘兽化碑时,一道光落在马头上留下的。马背上驮着两样东西:一个是用缘兽鬃毛编的缘声笛,吹起来能引来方圆百里的护缘灵;另一个是新酿的奶酒,陶瓮上用松烟写着“缘长”二字,酒液晃荡时,瓮口飘出的香气里竟混着碑纹的清响。</p>

东海的渔女提着渔网走在队伍中间,渔网是她娘传下来的,去年冬天她在网眼处绣上了谷纹,针脚细密得像谷穗上的绒毛。网兜里装着刚捕的肥鱼,银闪闪的鳞片上还挂着海水,鱼鳃轻轻翕动,像是在吐着带咸味的缘语。她走得轻快,渔网偶尔蹭到路边的野草,草叶上的露珠就顺着网纹滚落,在地上洇出小小的湿痕,细看竟也是碑纹的形状。</p>

人群里最特别的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货郎,他推着辆掉了漆的旧独轮车,车轴吱呀作响,却走得稳稳当当。车上摆着个三十年前的谷饼模子,桃木的模子边缘已经磨得圆润,上面的谷穗图案却依旧清晰——那是当年石生娘亲手刻的,后来石生化碑,模子就传到了老货郎手里。模子旁堆着一摞泛黄的账簿,最上面那本的纸页已经脆了,翻开的一页上记着“李三家换谷三升,王婆处换布半尺”,每个字都透着陈年老谷的香气,像是用谷浆写上去的。</p>

“凡仙祭,祭的不是仙,是咱们凡人自己的道。”田缘使站在凡人道碑前,他比三年前又苍老了些,眼角的皱纹里却盛着笑意,手里捧着一碗刚煮好的碑缘谷粥。粥是用今年新收的凡仙谷煮的,米粒饱满,粥面上的纹正随着他的呼吸缓缓旋转,时而化作碑纹的古朴,时而化作谷纹的灵动。</p>

“还记得三十年前吗?”田缘使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石生那孩子刚化碑的时候,多少人觉得这道断了?可你们看——”他抬手往谷田的方向一指,风吹过,成片的谷穗低头致意,碑纹与谷纹在天地间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现在碑生谷,谷映碑,是想告诉咱们,这道能传,能续,能长在地里,盛在碗里,能跟着锄头进田,跟着渔网出海,跟着独轮车走遍九域。”</p>

站在田缘使身边的铁缘使徒孙们早已支好了熔炉,百斤凡仙谷淬炼的精铁堆在一旁,泛着青灰色的光。祭典的重头戏“铸缘鼎”要开始了,炉火烧得通红,火苗舔着炉壁,映得每个人脸上都泛着光,连鬓角的白发都染上了一层暖色。</p>

“添心料咯!”铁缘使的徒孙吆喝一声,手里的铁钳在炉沿上敲出清脆的响。凡人们排着队上前,往炉里添着自家的“心料”——那不是什么珍稀的灵材,都是些带着日子温度的物件。</p>

青岚山的药农第一个上前,他从药篓里拿出一株活骨草,草叶翠绿,根须上还带着泥土。“这草长在碑旁三年,浇的是晨露,听的是缘语。”他说着把活骨草扔进炉里,草叶遇火没有立刻燃烧,反而化作无数绿色的碑纹,在火中盘旋一周,才慢慢融进铁水里,炉口顿时飘出一股清苦的药香,闻着却让人心里踏实。</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