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谷息养星,碑纹定界(1 / 2)

凡仙谷悬于石生村上空的第五年,宇宙边缘的暗物质带突然传来异动。那片沉寂了亿万年的虚无之地,历来被九域生灵视作宇宙的终焉,连最勇猛的碑心船船长都不敢轻易涉足,此刻却泛起了肉眼可见的涟漪。暗物质带深处的星尘不再是散乱漂浮的微粒,竟顺着某种无形的轨迹流动,在虚空中凝成一道道螺旋状的光带。光带初现时淡如晨雾,随着星尘不断汇聚,渐渐变得凝实,细看之下,光带表面的纹路竟与凡人道碑上的莲纹完全重合——那是石生以自身缘力刻下的印记,此刻却跨越了无尽时空,在宇宙的边缘绽放出熟悉的轮廓。</p>

恰逢有艘碑心船途经此地。这船本是铁缘使后人所造,船身嵌着凡人道碑的碎块,行驶时总带着淡淡的谷香。船员们起初以为是星尘风暴的前兆,纷纷握紧了船头的定缘锚,直到光带的纹路清晰浮现,掌舵的老舵手突然“嘶”地倒吸一口凉气。他掌纹里的凡仙印正剧烈发烫,像揣了块刚出炉的谷饼,那股暖意顺着血脉蔓延至全身,让他瞬间明白了什么。</p>

“是‘星脉谷’!”老舵手猛地跪倒在甲板上,声音因激动而颤抖。他年轻时曾听祖父讲过,凡仙谷的终极形态,便是能与宇宙星脉相融,如今亲眼所见,才知传说不虚。“凡仙谷把宇宙的脉络都摸透了,要帮咱们养星星呢!”他颤抖着掏出随身携带的谷饼——那是用凡仙谷第一年的新谷制成,存放了五年仍带着清香。老舵手将谷饼掰碎,小心翼翼地撒向光带,令人惊叹的一幕发生了:饼屑落入暗物质中,并未如预想般湮灭,反而激发出无数细小的光点。光点迅速膨胀,化作一颗颗恒星,恒星的光带着淡淡的谷香,比寻常星辰的光芒更柔和,也更温暖,像无数盏挂在宇宙里的灯笼,将暗物质带照得如同丰收时节的谷场。</p>

消息顺着星脉传回九域时,正值凡人道碑悬成的巨谷迎来第五次谷风。巨谷突然震颤起来,万千光点从谷穗间飘落,像一场带着清香的流星雨。光点落在凡人们的掌心里,既不烫也不凉,化作会随心跳闪烁的星纹。握着光点的人下意识抬头望向星空,眼前的景象瞬间颠覆了认知:以前需要九域最精密的星图仪才能定位的星球,此刻在凡人们眼中,不过是谷穗上的颗颗谷粒——有的饱满如金,有的青涩带露,哪颗星脉淤塞需要暖一暖,哪颗藏着未结的善缘,看得清清楚楚。</p>

青岚山的药农们最先尝到这“星脉眼”的甜头。他们世代与草木打交道,对“淤塞”二字最敏感。有个叫老松的药农,夜里照看药圃时习惯性抬头,突然发现猎户座旁有颗灰扑扑的星球,其星脉里淤塞着黑色的逆缘力,像人体血脉里的毒瘤。“这颗星怕不是要生大病了。”老松召集了几位同伴,带着新炼的活骨丹驾驶碑心船赶去。活骨丹本是治疗筋骨淤塞的灵药,药农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丹药融进该星球的水源,又撒下从暗物质带带回的星脉谷种子。三天后,当他们再次登上这颗星球,发现原本覆盖地表的毒草竟开出了白色的花,花心的纹路与凡人们掌心里的凡仙印一模一样。“原来治病和护星是一回事,都是把淤塞的暖通开。”老药农摸着星球上新生的绿芽,掌心里的星纹亮得像颗小太阳,映得他眼角的皱纹都染上了暖意。</p>

西荒的牧人们则从星脉谷的秸秆中找到了灵感。他们擅长用草绳编织牧栏,此刻看着秸秆上与星脉相通的纹路,忽然想到了什么。牧人们将秸秆与碑心船的碎木纤维混在一起,编出了“定星索”——索上的纹一半是凡人道碑的莲纹,一半是星脉流动的曲线,系在碑心船的船头,竟能自动感知周围的逆缘力。有次船队行至猎户座边缘,定星索突然绷紧如钢,原本浅黄的索纹变成醒目的红色,像在发出无声的警告。经验丰富的船长立刻下令转向,绕行三个星日后才发现,前方原本计划经过的星域,竟有片正在崩塌的星云,若是贸然闯入,恐怕连船带人均会被撕碎。“这哪是绳子,是碑心在给咱们当向导呢。”幸存的船员们摸着仍在发烫的定星索,对凡仙谷的敬畏又深了一层。</p>

最让凡人们惊叹的,是“界纹炉”的诞生。这事要从铁缘使的后人铁十三说起。他继承了先辈的铸缘鼎,却总觉得这鼎还能有更大用处。某天夜里,铁十三梦见自己将星脉谷的灰烬投入鼎中,鼎里竟飞出无数光纹,在虚空中凝成了看不见的屏障。梦醒后,他立刻动手试验,将星脉谷的灰烬与暗物质结晶按比例混合,投入烧得通红的铸缘鼎。三天三夜后,鼎口喷出一道七色光,光中浮着一尊小巧的炉子——炉身刻满谷纹与碑纹,炉底却藏着星脉的螺旋,正是梦中所见的界纹炉。</p>

这炉子最神奇的地方,是能根据星脉纹铸造“界碑”——但不是凡人道碑那样的实体,而是用谷香和碑纹凝成的光界。光界能精准地把逆缘力挡在特定范围外,却又不阻碍生灵往来,就像给星球罩上了一层透气的纱衣。第一座光界立在蓝晶星系的边缘,那里常有逆缘力形成的暗流,困扰了星系居民数百年。当界纹炉点燃的瞬间,光界如涟漪般扩散,界纹亮起时,连路过的彗星都像是被吸引,放慢了速度。彗尾扫过光界,竟落下无数带谷香的星尘,星尘落在光界内的星球上,长出了成片的星脉谷幼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