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子莫若父。</p>
李世民看了李承乾几眼,“你很厌恶倭国?”</p>
李承乾点头,“儿臣对倭国的厌恶,更甚高句丽。”</p>
“所以你就想征伐倭国?”</p>
“正是。”</p>
李二无所屌谓的一摆手,“今天咱不讲倭国的事,先把吐蕃的事情处理好。你说,派哪些大儒和高僧去吐蕃?”</p>
李承乾笑着道:“非大兴善寺、白马寺、净土寺、少林寺的住持方丈不足以代表我大唐出使吐蕃,非这等住持高僧不足以代表我天朝上国的煌煌气象。”</p>
李二笑着用手指戳了一下李承乾额头,“你真坏!!”</p>
接着又道:“大儒呢?”</p>
李承乾笑眯眯的道:“舅舅最近闲得慌,不如让他走一趟吐蕃。”</p>
李二笑着摆手:“你就放过长孙无忌吧,他已经被你祸害得够惨的了。”</p>
李承乾依旧笑眯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或许舅舅就想去吐蕃搞事情呢。”</p>
李二闭目想了想,然后摇头:“还是算了,辅机心中有怨气。若是让他去吐蕃,恐怕会成第二个中行说!!到时吐蕃就是更甚于匈奴和突厥的心腹大患。”</p>
“嘶!!”李承乾长嘶一声:“还是父皇老成持重考虑周全,儿臣险些铸成大错。”</p>
“哼!知道就好。”李二傲娇的一扭头。</p>
李承乾赶紧赔着笑拍马屁:“父皇英明!大唐不能没有父皇。就如同大秦不能没有长城,大汉不能没有河朔。”</p>
李二云淡风轻的一摆手:“少拍马屁,说说派哪些大儒去吐蕃好。”</p>
李承乾笑着道:“此事易尔,派那些没有多少野心,只知道皓首穷经的腐儒去就好。”</p>
李二想了想道:“那就欧阳询吧。”</p>
李承乾在心中暗道一声:欧阳公,对不住了。不是本王让你去吐蕃的哈,是父皇钦点的哟。</p>
接着高声道:“父皇英明!!”</p>
李二不耐烦的一摆手:“退下吧,好好筹备你一次纳十二个侧妃的婚礼去。”</p>
“儿臣告退。”</p>
第二天,李二就召见了禄东赞。</p>
拒绝了吐蕃的和亲请求,但承诺会派高僧和大儒去吐蕃传授学问。</p>
禄东赞大喜,告退之后,雀跃出宫。</p>
------------</p>
大唐贞观十一年冬月十八。</p>
李承乾纳十二侧妃的婚礼如期举行。</p>
这次婚礼盛况空前。</p>
得到李二和李承乾许诺的禄东赞与犬上御田锹更是代表吐蕃和倭国,献上前所未有的厚礼。</p>
至于此次婚礼的男女主角---李承乾与十二侧妃,则是很好的完成了工具人的作用。</p>
这十三个人没什么感情,但都明白这是政治联姻,也都装作恩爱的样子拜了天地、拜了高堂、进了洞房。</p>
以后也会举案齐眉,白头到老。</p>
---------------</p>
婚礼之后,很快进入了新年。</p>
贞观十一年的除夕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