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汽车(1 / 2)

祁光远一开口就说:“这阵子英国汽车私有化的势头可猛了!我觉得他们想卖,而且咱们国内的市场潜力巨大!”他又说:“我估计以后咱们国家的人对汽车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眼下最缺的就是个成熟的产业,把英国的汽车业搬过来不就得了!”</p>

尽管英国车没德国的好,也没日本车那么精致,但比起咱们自己国内的车,那可是强太多啦。”</p>

赵立春皱眉问:“那你打算什么时候下手?钱够不够?”祁光远笑答:“我不急,过阵子我要去趟香港。”金融危机马上就要来了。</p>

他想先在香港捞一笔,再回头搞英国汽车的事。虽然现在英国车不太受欢迎,但真要买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还不一定卖呢。</p>

今年香港要回归,英国人估计心里也不舒服。自己要是真想买,对方肯定要漫天要价。</p>

祁光远叹了口气,“唉”了一声,心想如果手上有订购卡就好了。</p>

赵立春已经开始琢磨着给祁光远找块地造车了,他胆子挺大,也信任祁光远。毕竟这小子吹过的牛基本都实现了。</p>

陈岩石从医院调到市政府上班后,觉得挺别扭。他年纪大了,发现跟年轻人沟通困难,没人理他。</p>

以前他是检察院的头儿,别人见了都得尊称一声“陈老”或“陈检察长”,现在大家都喊他“老陈”。</p>

这种称呼在他看来太随便了。他以为退休后还能继续发挥作用,结果发现没人重视他。祁同伟退休时享受的待遇,他算是尝到了。</p>

要是祁同伟在这儿,肯定又要数落他几句。</p>

我的待遇,你懂吗?</p>

你懂个屁!</p>

老登,你快退休了,不过也就是再熬一年的苦日子罢了。</p>

我祁同伟可不一样,我才年轻,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前途一片迷茫,后面的人生将近四十年都是明摆着的。</p>

你现在只是个小科员,就开始觉得自己委屈了?</p>

你还待在京州市呢,又不是去了偏远地区的小司法所。</p>

你能有什么资格说“感同身受”?</p>

当然啦,祁同伟现在压根不知道陈岩石心里怎么想的,但他倒是清楚陈阳的状态不对劲了。</p>

本来嘛,陈阳平时就很少跟陈岩石联系。</p>

但陈阳听说陈岩石的情况后,自己也变得心不在焉了。</p>

根本没法好好工作,还接了不少投诉。</p>

这些消息传到了祁同伟耳朵里。</p>

祁同伟对这个曾经的“白月光”已经完全没有感觉了。</p>

一点感觉都没有!</p>

有了家庭以后,他回想大学生活,突然觉得特别好笑。</p>

不过现在,祁同伟也没太多心思放在陈阳身上。</p>

他每天都忙得团团转。</p>

要是真闲下来,他就想静静钓鱼。</p>

对汉东省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大众集团要来投资。</p>

其实从1978年起,国内就在请所有国际汽车公司来华夏投资。</p>

当时,华夏没打算发展自己的轿车产业,因为那时候私人轿车是奢侈品,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p>

更多是想用便宜的人工费组装进口零件,靠卖整车赚外汇。</p>

但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包括汉斯在内的工业国对华夏工业的兴趣都不高,觉得华夏汽车市场的潜力不大。</p>

所以,大众这种少数愿意来的公司得到了很好的回报。</p>

奥迪直接成了政府用车。</p>

当时,大众和华夏谈的是先从年产15万辆开始,车型包括商用车、高尔夫和桑塔纳。</p>

大众的想法很简单:现在华夏消费不起,但以后就说不定了。</p>

就像三哥那边。</p>

经商环境再差,不也有不少企业往那儿跑?</p>

大众总裁哈恩认为,华夏将是全球最有潜力的汽车市场,这对大众来说也是个重要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