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排名因为各方意见很难统一,一直没落实下来。</p>
刘教授的按姓氏笔划排名提议在第二次会议上被否决了。第一个提出否决意见的,居然是许一山。</p>
刘教授的方案被否决,问题又回到原点。那就是究竟是根据级别还是按照质量高低来排名。</p>
程子华这时候站出来发言了。</p>
许一山对提出否决刘教授的方案已经心有愧意。其实在他看来,按姓氏排名的方法最可取。只需要在序言里写明一句话,“本汇编文章均采用按姓氏笔划排名”即可。</p>
接下来程子华的发言,几乎惊掉了他的下巴。</p>
程子华说:“各位,刚才一山同志的发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山同志是大家公认的论文最好的一位。既然不按姓氏笔画排名,就该按文章质量排名。我个人表态,许一山同志的论文应该排在首篇。”</p>
这句话说的冠冕堂皇,但听起来就不是那个意思了。这不等于是说许一山否决姓氏笔画排名,就是想坐在头把交椅上吗?</p>
程子华越是吹捧许一山,越让人心里反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意思,许一山否决刘教授的方案,目的已经昭然若揭。</p>
程子华将“捧杀”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在他发言一结束,议论声顿起。</p>
大家纷纷去看许一山,目光里流露出来轻蔑和不屑。</p>
轿子要靠别人抬,坐着才舒服。喇叭需要别人吹,才能吹出悦耳的音乐。</p>
在大家看来,许一山否决姓氏笔画方案,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事。于是,大家的意见很快往一边倒了。</p>
意见一边倒的主要原因,在于程子华的补刀。</p>
程子华说:“我与一山同志有过深入的交流。我认为一山同志有个看法很正确。对于各位的论文,质量上不存在高低的。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自然不一样了。”</p>
于是,在大家心里很快形成了这样一个情景。许一山急于表现自己,希望能坐论文汇编的头把交椅。程子华谦虚客气,虚怀若谷,值得大家尊敬。</p>
会议最后定了下来,本次论文汇编,按照班里学员目前所担任的行政级别排名。程子华无可争议坐上了首篇论文的位子。</p>
许一山本来对谁排前谁排后没有想法。在他看来,只要论文内容够好,排在那个位子都一样。</p>
他也知道程子华的用意,无非就是想争头把交椅坐。他替程子华争取机会,却被程子华不动声色将他卖了,这让他心里窝着一团火。</p>
程子华几句话,就将他置于所有同学的对立面。他被大家视为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人了。</p>
果然,散会之后,没有一个人理他。甚至有路过他身边的人,还刻意地从鼻子里重重地哼出声音来。</p>
刘教授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起身离开。</p>
杜婉秋走在最后,她正眼都没看许一山一眼,哼了一声道:“知道被人卖的滋味了吧?”</p>
许一山哭笑不得,小声辩解道:“谁卖我啊?你想多了。”</p>
杜婉秋瞪了他一眼,站住脚,“许一山,你这是农夫与蛇的故事。本来大家一致要退选你的文章发表在首篇,现在你醒悟过来了没有?你成了猫尾巴了。高兴了吧。”</p>
许一山倔强道:“猫尾巴也不错啊,我喜欢坐最后。”</p>
“滚蛋!”杜婉秋骂了一句,“被人卖,还替人数钱。天底下也就你许一山,傻得像头猪一样。”</p>
教室里的人走空了,只剩下他们两个。</p>
许一山起身也想走,被杜婉秋叫住道:“怎么?说你几句就不高兴了?”</p>
许一山自嘲笑道:“没有啊,我哪敢不高兴。”</p></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