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初到香港(1 / 2)

厦鼓风云 2682 字 2023-04-24

&bs;&bs;&bs;&bs;"><b ": ;"></b></>&bs;&bs;&bs;&bs;10月的香港,天气依然炎热。

&bs;&bs;&bs;&bs;按照原来的计划,轮船在香港停了几天后,又向南洋驶去,洪承达和阮英华以及福建会馆的人到维多利亚港为他们送行。

&bs;&bs;&bs;&bs;送别了众人,阮英华提议到港口附近的铜锣湾看看,洪承达表示同意。老少两人走在大街上,都被眼前的热闹所感动。沿街路上,大半是露天的,除了不少的大店铺外,大多数是些食摊子:有买咖啡的、水酒和啤酒的、云吞面的、稀粥和炒粉的,还有各色各样的甜和小吃……,这里集中了福建、潮州、广州、台湾等各地的小吃。

&bs;&bs;&bs;&bs;喜爱厦门街头吃小吃的洪承达,路上有种痛快淋漓和无比亲切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在沦陷后的厦门是不曾有过的。这里面所有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英国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等,身份好像都差不多,他们都拖着木板屐,或穿着露着脚趾头的凉鞋,都那样的随便和自由。但是那些衣饰漂亮、颈项上挂着大金链、又戴上钻石耳环的女人,却显得装模作样,有种优越感,动不动就给人种轻蔑的眼色。但这些要与厦门岛沦陷区比起来,洪承达依然感觉得舒服。他们在个露天的小摊前停了下来,他买了瓶家乡的米酒,花钱买下来,揣进衣兜里。

&bs;&bs;&bs;&bs;这天的阮英华穿着洁白的短而窄的丝质衬衣,拖着长长的绉纱红裙,走起路来显得苗条和轻巧。她脚上穿着双露出白嫩脚趾的凉鞋,戴上顶遮阳的白帽子,看上去年轻漂亮。与洪承达的穿着相比,俩人倒像是对父女。

&bs;&bs;&bs;&bs;阮英华对洪承达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她主动地带着洪承达坐上无轨电车,让他尽情地领略和感受香港的不同。进入拥挤的车厢内,阮英华想办法替洪承达找到了座位,并给予了精心的照顾,洪承达心中很感动。更令洪承达没有想到是阮英华懂得许多语言,英国话、福建话、客家话、广州话,包括国语,她的知识丰富,思想敏锐,有正确的思想,有鲜明的正义感,这对于自己在香港,将会是很有益处和帮助的。

&bs;&bs;&bs;&bs;下了电车,他们走上大段柏油被晒得松软的市郊便道。

&bs;&bs;&bs;&bs;洪承达忍不住地问:你上次告诉我说在哪家报社?

&bs;&bs;&bs;&bs;阮英华说:“是在华商报”。

&bs;&bs;&bs;&bs;洪承达又问:“你经常写些社论和政论吗?”

&bs;&bs;&bs;&bs;“是的,除了社论和政论,还写些文学作。”阮英华说。

&bs;&bs;&bs;&bs;“好啊,政论能提升思想觉悟,文学作能陶冶心灵,这些都是读者所需要的。不过更重要的是写政论。这是当前民众最需要的。”洪承达由衷地说。

&bs;&bs;&bs;&bs;阮英华笑了笑说:“洪先生所说极是,以后我会多写些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