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李道源不过是一个没有品级的王府参军,这种问题他能回答出什么结果。</p>
李道源早就在等李亨问话,他立刻说道:</p>
“金山大捷,陛下居功第一!”</p>
李亨闻言大喜:“为何?”</p>
“知人者智,陛下知人善任,以建宁王节制陇右才有如此大胜,陛下居功第一。”</p>
听到这有些肉麻的马屁,李亨却觉得每一个毛孔都舒张开了。</p>
元载看着李道源也皱起眉头,没想到这个建宁王麾下参军竟然无耻到这个地步。</p>
不过看皇帝这幅样子,看来也很受用啊。</p>
元载默默的记下,巧言令色也是为官之道,自己也要精研之。</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李亨满意问道:“朕是第一,那建宁王是第二了?”</p>
李道源点头说道:“若不是殿下劝农劝牧,重整陇右军政,也没有前线大胜了。”</p>
李亨点头说道:“那谁是第三?带兵出征的曹令忠吗?”</p>
“对了,建宁王在奏章里请封曹令忠为北庭都护府大都督,回去就让翰林学士拟旨。”</p>
鱼朝恩立刻应下。</p>
李道源却摇头说道:“曹将军身先士卒,破敌于野,却不敢居功第三。”</p>
这下子满朝文武都好奇了起来。</p>
李道源说道:“殿下说过,‘一人计短,众人计长’,金山大捷,参谋处当居功第三。”</p>
“参谋处?”</p>
李道源说道:“殿下召集麾下知兵知军事之人,成立参谋处,战略战术,训练赏罚,皆从参谋处出,有了参谋处群策群力,才有金山之胜。”</p>
李亨满意的说道:“吾儿能明白这个道理,到底是成长了!”</p>
李亨想到了那个一路掩护自己到灵武的那个少年,心中涌起了暖意。</p>
李道源看了看宰相行列的韦见素,终于露出了杀招。</p>
“殿下曾说过,陇右军令皆出于参谋处,若不加限制,那日后陇右诸军只知道有参谋处,不知道有朝廷了。”</p>
听到这句话,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p>
这说的是参谋处吗?这不是在暗指政事堂?</p>
李亨也不愧是政治生物,他立刻接过话来:</p>
“那吾儿是如何限制参谋处之权的?”</p>
众人看向李道源,韦见素更是恨的牙都要咬碎了。</p>
李道源不紧不慢的说道:“殿下只设参谋处,不设参谋处长官。”</p>
李亨闻言赞叹道:“大妙!可不设长官,参谋不敢任事,互相推诿怎么办?”</p>
李道源说道:“殿下让所有参谋轮值执掌部务,每人一天总领全局。”</p>
李亨拍打御座说道:“妙啊!妙啊!”</p>
李亨完全明白了李道源的意思,他接着说道:</p>
“政事堂淤塞建宁王报捷奏章,乃是政事堂庶务繁多,秉笔宰相韦相太过于操劳的原因。”</p>
韦见素心知道不妙,可是皇帝再次拿出奏折的事情借题发挥,他此时也不好站出来。</p>
接下来一句话,让韦见素的心跌到了谷底。</p>
“以后秉笔宰相也在诸位宰相中轮值,每天掌‘执政笔’一日,诸位宰相以为如何?”</p>
只看到韦见素身后的宰相们都露出笑容!</p>
秉笔宰相,就是政事堂的首席,时人也称之为“首相”。</p>
执政笔据说是太宗时期所制,专门由秉笔宰相所掌,政事堂封驳皇帝中旨,用的就是这支执政笔。</p>
如今的政事堂的执政笔自然不是太宗年间传下来的那一支了,不过依然代表了秉笔宰相的权力。</p>
皇帝听了这个李道源的鬼话,竟然也要在政事堂轮值!?</p>
韦见素气的冒烟,他差点就要将“荒唐”脱口而出了!</p>
但是他也是从上皇朝廷中担任过宰相的,一冷静下来,就明白李道源这一招真的是狠辣啊!</p>
前面说建宁王让参谋处参谋轮值,就是为了防止参谋处擅权专权。</p>
自己如果跳出来反对,那不是说自己有不臣之心?</p>
打压皇权虽然是政事堂共识,可是造反大家可都没想过。</p>
而政事堂的其他宰相,也早就不满韦见素独断专行的霸道作风。</p>
如今轮流秉笔,大家都有了机会,其余宰相们只能乐见其成,根本不可能阻扰。</p>
如今只有靠自己手下御史出头了。</p>
只看到一名御史站出来说道:“陛下!秉笔宰相乃是自太祖年就有了制度,此乃祖宗之法!”</p>
没想到李道源速度更快,他直接大声说道:“大胆!陛下和宰辅之事,岂是你这小小御史可言说的!此獠妄议大政,外臣请斩之!”</p>
喜欢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请大家收藏: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