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领地模块中,是国家殖民地星域恒星系四个子分类。
但现在的国家已经被行星所替代了子分类。
而程明点进行星,里面是孤零零的一颗蓝色星球。
行星:蓝星
星球种类:被海洋包裹的陆地行星。
状态:完全归属。
宜居度:69%(宜居。
国家数:2“新!”
可规划区域:2/12。
由于蓝联邦只是臣服于主,但还没有正式与红联邦完成统一,所以行星信息中依然显示国家数2,而在二级子分类国家中的蓝联邦,暂时还是独立存在的。
“红联邦的宜居度我记得不是9%吗?怎么星球宜居度才69%?!”
程明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点开了位于国家子分类中的蓝联邦信息。
国家:蓝联邦
思潮:极端平等主义。
状态:完全归属。
人口:四十九亿。
宜居度:45%。
食物产出:6/49。
消费品:4/3。
矿物产出:3/3。
“45%宜居度!?”
程明回忆着自己发动的几次天灾,其中两次的地震分别造成了鹰国首都地块小范围塌陷,鹰国的几座海岛城市消失。
再加上大韦民国的酸雨,其实也就是这三次天灾有造成宜居度的减少。
“还真是天灾一时爽,爽完火葬场啊”
程明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威力几乎差不多甚至还要更强的地震才只需要三百点凝聚力。
而杀伤力显然更小的台风以及只有单体杀伤能力的雷暴,却是贵上了那么多。
这么看来,真是贵有贵的道理!
贵的特么没后遗症啊!
程明耸了耸肩,人都是厌恶损失的,但他也很快就想通了。
毕竟不能光想着损失,如果没有那两场地震,程明根本不可能只用两天时间就统一了母星。
而如果没有那场酸雨,估计整个大韦民国的民众都已经服下了改造药剂,那自己损失的直接就是一整个国家的人口!
与收获相比,这点小问题确实不算什么了。
虽然宜居度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与衰减,但短期之内暂时还不会显现出来。
而且文明要发展,就是有问题,那就解决问题。
“要怎么提升宜居度。”程明对ai助手提问道。
提示:您可以通过改造行星特征,规划区域,建设相关建筑等方式提升地块宜居度
程明了然,开始自己研究起来。
研究了一会他发现,“行星特征”功能由于自己缺少一项名叫陆地地表塑造的前置科技,导致是灰色的不可用状态。
“看来就只能靠区域规划了。”
程明也发现,在整个领土模块中,占比最大的功能似乎就是“区域规划”这项功能!
经过一番研究和ai助手的讲解,他很快就搞明白了这项功能的使用方式。
首先,区划其实就是在星球上划出了一块地,一块专用于特定目的的大面积发展区域!
而每颗星球,会根据其行星的质量、体积、地貌特征、开发程度等因素,拥有不同的“可规划区域”数量。
像是蓝星,就总共拥有12个可规划区域。
可规划区域的种类非常多,但基础可规划区域的类型只有:城市区划工业区划能源区划采矿区划农业区划科研区划六个基础种类。
城市区划,就是在宜居地带,建立起能够供人们生活居住与办公的区域,能够直接产出“凝聚力”与“居民舒适度”。
工业区划,就是遍布着冶炼设施和大型工厂的地方。这里拥有完整的工业配套,基本直接对标着生产力,同时能够将“矿物”加工成“合金”与“消费品”。
能源区划,是林立起一排排大型能源加工厂,能够将能源转化为发电能等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同时也可以直接产出星际通用货币“能量块”。
采矿区划,必须建立在矿脉之上,文明发展会需要巨量的矿物资源,这里会挖通直达地底深处的矿井,能够直接产出“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