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下午两点,燕北大学,百年大讲堂,李莹厅。</p>
能容纳333人就坐的会议室内已经被人流塞满。</p>
今天周日,燕北大学数学跟物理学院的教授们几乎都来了,隔壁华清也有不少教授专门赶了过来。</p>
但真正塞满报告厅的主力依然是庞大学生群体。</p>
不过跟华清那边不一样,这次来参加报告会的学生以全日制在读博士生为主,研究生为辅,本科生则只有寥寥几人。而且要求也不一样了。</p>
学校里专门作了通知。</p>
报告会的提问环节,如果没有听懂报告会所讲的内容,不要随便举手提问。</p>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昨天华清那边的疯狂吐槽,大概是真的遭受到了暴击。有了前车之鉴的燕北大学干脆选择从源头上掐灭这种可能性。</p>
这也算是从官方层面证明了昨天华清一堆同学的吐槽不是假话。</p>
但这也激起不少燕北不少学子的逆反心理。</p>
真的完全听不懂么?</p>
那必须来听听。</p>
其实张洪才也考虑过直接改成一场小发布会,从李莹厅搬到四季庭来举办。</p>
但临时更改报告会地点,又怕引起乔泽的不快,遂作罢。</p>
哪怕是张洪才已经几乎绝了把乔泽拉到燕北大学的心思,但也不想得罪了乔泽。尤其是昨晚看过了乔泽的ppt,大概知道了乔泽正在研究的问题之后。</p>
正如他昨晚所说的那样,哪怕是乔泽只是证明出了杨米尔斯方程在数学上存在通解,未来也必将成为华夏数学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之一。</p>
用来未来两个字,无非是乔泽实在过于年轻而已。</p>
再有个五、六年时间的沉淀,那就是正儿八经的领军人物。</p>
此时报告会的时间已经过半,九十分钟时间,乔泽已经论述了前面数学部分大半的内容。</p>
跟在华清做报告时的风格其实差不了太多,依然是繁复的公式跟证明理解。</p>
似乎乔泽根本不屑于去去论述他的研究会对学术界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真就把报告会当成极为纯粹的学术交流。</p>
结果自然也跟昨天差不多。</p>
绝大部分内容大家依然是听不懂的。</p>
跟之前是否通读过发表在《数学年刊上的论文无关。</p>
事实上,即便已经形成论文的文字,很多研究方向并不一致的数学家也不可能在短短一个月内读懂。</p>
任何统一命题涉及到的数学理论都太过庞杂。</p>
所以报告厅内很安静,除了乔泽的声音外,真的可以用落针可闻来形容。</p>
知识的殿堂里,可以不懂,但不能亵渎。</p>
直到那个让人震颤的公式出现。</p>
……</p>
许昌树忍不住动了动屁股,凝视着幕布上这个普通人甚至分开连符号都读不出的公式。</p>
他是今天少数能跟上这次发布会内容的参会者之一。</p>
这不止是得益于本就深入研究跟思考过相关问题,专门攻读过乔泽的论文,更因为这大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一直跟乔泽保持着邮件联系,就这个问题进行过一系列的探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