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哞!喧嚣热闹的东市,遇乞儿(1 / 2)

“真热闹!”宋柊道。</p>

大周境内连年灾荒,诸多州府都受牵连。</p>

不过,外地的灾乱萧条,没有影响京城的繁荣奢华。擦肩而过的路人,满脸喜庆,由内而外的骄傲是在其他州府见不到的。</p>

玉娘淡然道:“还行。东市不及西市繁华热闹,再加上…最近城内混乱,许多权贵紧闭府邸,没有上街。”</p>

宋柊微微一惊。</p>

这还不算繁荣啊?!</p>

她记忆里…</p>

最鲜明的记忆,逢年过节之时。</p>

京城取消宵禁,全城同欢。那时候,入目都是人潮,灯火通明,火树银花不夜天。</p>

那时的京城,也叫不夜城。</p>

“我以前很少出府逛街,东市…就来过那么两三次。”宋柊惋惜着,她不讨厌这人间烟火气,隐约是喜欢的。</p>

岁月静好,盛世安稳。</p>

她喜欢这盛世,定然不能叫坏人祸害了。</p>

北疆游牧部落不行。</p>

白莲教更不能。</p>

“玉娘,我瞧见有人卖柿子…”宋柊欣喜道:“好像还有鸡栆,我们能买些鸡栆吗?霜降后的鸡栆,吃着最是甘甜。”</p>

“可以。”玉娘应道。</p>

“柿子,新鲜的柿子,六个钱一斤。”</p>

“酸枣酸枣,刚采摘的秦庄酸枣,只要五文钱。”</p>

“梨,郑州梨……”</p>

穿过肉行,沿街不少摊贩叫卖声不绝于耳。</p>

“玉娘,我想吃酸枣糕。”宋柊指着卖酸枣的摊子,吞咽起口水来。酸枣单吃极酸,做成酸枣糕后,软糯q弹,微微的酸透着甜,再加上点陈皮或苏叶,那滋味更是一绝。</p>

无论是上辈子…</p>

还是大周的宋柊,都喜欢吃酸枣糕。</p>

当然。</p>

宋府花婶的桂花糕,那也是宋柊的心头好。</p>

“做。”玉娘点点头,走上前:“老翁,劳烦称一称这筐酸枣,俺都要了。”</p>

“好嘞!”老翁拿过秤砣,喊熟人起秤。</p>

竹筐深,装满,一筐足有一石(120斤)。老翁讲究,筐中酸枣个头相等,没有树叶和砂砾。一看,便知挑拣过。</p>

不过…</p>

宋柊不吃惊。</p>

东市不同于西市,相邻的坊市,都是勋贵官僚的府邸,自然都是不缺钱的人家。</p>

买卖的货物,多少有点讲究。</p>

“女郎,这筐酸枣重85斤,共425文钱。”老翁放下秤,将重量和价钱告知宋柊二人。这个85斤自然是除掉竹筐的重量,缺斤少两比较少见。</p>

通常西市相对多一些,毕竟西市鱼龙混杂,乱。</p>

“老翁,我未带铜钱,你且拿信物去大理寺官厨结账。”玉娘搬起酸枣,将其放上驴车,拿出一枚铜钱递给老翁,让他去大理寺官厨拿钱。</p>

这铜钱与寻常铜钱不同。</p>

乃是东西两市铸造的特殊铜钱。</p>

当然,这是经过朝廷允许的。像玉娘拿出的这枚铜钱,就代表着大理寺。</p>

一文钱轻。</p>

百文千文重。</p>

普通人逛街总不能携带几千文铜钱。</p>

像金银,仅限于大众买卖。毕竟,你买筐酸枣,就算你能拿出银锭,摊子的主人也找不开…</p>

除这种特殊铜钱外,东西两市还有银票。</p>

不过…</p>

银票交易与百姓无关。</p>

“是,大人。”老翁欣喜接过铜钱,开始收拾摊子。打算去大理寺结账,就直接回家。</p>

玉娘见宋柊一脸好奇,便又掏出两枚铜钱,“四娘子,可是好奇这铜钱信物?”</p>

“嗯!”宋柊点点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