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夫子曾在徽州学府任教,见到的皆是百里挑一的人才,一年又一年,过江名士多于鲫。</p>
但他从未见过宋沛年这样的,记性好就罢了,偏偏还格外有悟性,一点就通,他都不用多费一点点口舌。</p>
只是唯有一处,让安夫子头疼不已,甚至到了束手无策的地步,那就是他发现无论他说再深晦的东西,从宋沛年的嘴巴里吐出来就变成了大白话。</p>
比如他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p>
他给宋沛年讲解的意思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情绪的适度,不要被情绪所左右。</p>
但是从宋沛年嘴巴里吐出来,就变成了——</p>
生气伤身,身体坏了就要吃药,药苦,吃起来要命...</p>
太高兴了也不行,心跳过快,容易猝死...</p>
太悲伤的话就容易掉眼泪,眼睛受不住,他娘宋夫人就是个例子...</p>
安夫子:......</p>
怪不得这小子长了这么个天才脑子近来才被发现呢,完全是因为什么话从他嘴巴里吐出来都变了味!</p>
好在现如今科考宋沛年面对的唯有笔上的功夫,至于需要说话那是殿试时,安夫子不得不安慰还有很长的时间将他给扳回来。</p>
对于安夫子来府上对宋沛年教学,宋夫人又得知是林婉珺请来的,还从庆安那得知安夫子的盛名,再次面对林婉珺时那叫一个亲热。</p>
林婉珺每一次来主院,都要面对宋夫人的推心置腹,“婉珺啊,当年你娘在定国寺救了我,所以你和年儿指腹为婚,你们二人果真是天赐良缘,再合适不过了...”</p>
“自从你进门,年儿越发好学了,也不像以往那般没事儿就去外面鬼混,你可真是年儿的福星...”</p>
“请夫子这个事儿,我都没有想起,以往我对这些都不熟,我也不知道,多亏了你给年儿请了一个这么好的夫子...”</p>
“哼,还有这次老宅那边,总算也做对了一件好事!”</p>
宋家老宅那边听到宋沛年要踏入科举一途的风声,也没有多说什么,却搜集了市面上所有的科考资料以及历年的科考真题给宋沛年送来了,还有当初宋四爷的手记也全都抬过来了,至于笔墨纸砚等科考要用的东西也送了不少过来。</p>
尤其是宋老太,还让那天来传话的嬷嬷给宋沛年送了一本可以称作为传家宝的前朝大儒亲自制作的字帖。</p>
因为这,宋夫人对于老宅那边的每日一嘴都不嘴了。</p>
可对于京城那边以及上面那位该嘴的还是要嘴,但宋夫人现在学聪明了,只当着林婉珺还有吴嬷嬷两个人骂,虽然翻来覆去的都是那些话。</p>
这日,宋夫人刚将京城那边的人和事给骂了个遍,整个人神清气爽的就听到说京城那边有人来了。</p>
急急忙忙走出去,就见一众侍卫往府里抬了一个又一个箱子,打开后,全都是些名贵之物。</p>
宋夫人心中大安,应该不是小气的皇帝听到她骂他,来抄家了。</p>
再听旨意,太雍帝赏赐的,理由是担忧宋四爷的脑疾。</p>
看着一箱又一箱的珍宝,宋夫人莫名脸红,早知道今儿个就不骂她皇表舅了,皇表舅这个人还是能处,送的礼都是好东西,尤其是那人参,堪比婴儿手臂了。</p>
除开药材给宋四爷留下了,其余的东西宋夫人全权交给了林婉珺处理,林婉珺也没有像之前那般假模假样拒绝以此试探宋夫人了,因为她现在对宋夫人算得上很了解了。</p>
宋夫人这个人是只要心里有了你、认可你,那你什么都是好的,你杀人她都会在一旁帮给你递刀,你放火她都会给你打掩护的那种。</p>
林婉珺想到这莞尔一笑,她现在也算是在宋夫人这个婆母心中挂上号了吧。</p>
随即又想到了日常用功读书的宋沛年,林婉珺觉得这日子越发有奔头。</p>
对于太雍帝给宋府赏赐一事,对于宋家人来说这赏赐收下谢恩也就算过去了,主要是宋夫人没有政治觉悟,对于收皇帝的赏赐已经收习惯了。</p>
至于林婉珺,婆母不说、相公不说,那她也不说。</p>
可对于外界来说,却引起了轩然大波。</p>
太雍帝此举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宋家没有失帝心,太雍帝心中还是挂念着宋家的,毕竟当年的宋六元是太雍帝实实在在的心腹大臣,最后还为了保护他而成了傻子。</p>
一个天才为了救他变成了傻子,这在话本子里来说是多么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情节啊!</p>
若是放在男女身上,都该救命之恩,以身相许了。</p>
再者,这宋夫人也算是太雍帝从小看着长大的,心中至少还存有一丝丝温情的。</p>
一下子,江南这边的风向立刻就变了,关于宋家一家子的闲话少了许多,还有之前落井下石的,心虚地纷纷再次确认没有留下什么把柄。</p>
皇帝赏赐这件事最高兴地莫过于安夫子,之前他还暗自担心宋沛年惹怒了太雍帝,若是下面的考官为了讨圣心故意给宋沛年使绊子怎么搞。</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喜欢快穿之人渣洗白手册请大家收藏:快穿之人渣洗白手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如今看来终究是他多虑了,这么丰厚的赏赐,足以压制那些见风使舵的了。</p>
这也导致安夫子看宋沛年的目光越发火热,他心中又一个磅礴的预感,那就是下个六元,会在他的手中诞生!</p>
----</p>
日子缓慢地过,待到来年一月底,却已经到了县试报名的日子了。</p>
现在的宋家格外低调,报名一事是由宋家老宅那边操办的,作保的廪生也是老宅那边找的,与宋沛年一起互保的学子也是宋氏族人。</p>
不过宋沛年参加今年的科举,这事儿还是被传了出去,外界什么话都有,有看好的,也有不看好的,甚至连外面的赌局都开好了。</p>
一赌,赌宋沛年究竟会不会临阵脱逃。</p>
二赌,赌宋沛年的名次,会不会落榜。</p>
不过宋沛年对于外界的纷纷扰扰已经全部屏蔽了,一心扑在最后的备考中。</p>
二月中旬,终于到了县试那天。</p>
县试一共五场,一天一场,天还没有亮就需要在考棚外面候着。</p>
江南重学风,待到宋沛年和宋氏一族的学子到时,考棚外已经排起了长队。</p>
由于天还没有大亮,还有不少打着火把的,宋沛年向远眺望,似是看到了星光点点。</p>
一行人在宋二爷的引领下排在了队末,听着周围学子的小声交谈声。</p>
宋二爷打量了一眼至今只在出发之际向他打招呼才开了一次口的宋沛年,一直低垂着头,显得整个人恹恹的,不禁温声道,“不必紧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