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史上最强师兄(2 / 2)

诸天唯一超脱 叶玄墨 9638 字 2024-05-11

武圣八重·仙桥中期:生与灭,是世间永恒的主题,由生入灭,然后再有新的创生,如此循环,周而复始,方合天道。如同人有寿数一样,星辰同样有寿数,会消亡,武者修练体内宇宙,同外界真实宇宙共鸣,也同样要走这一步。体内穴窍如星辰自然消亡一般陨灭,并不会让武者实力不进反退,数量或许少了,但质量却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武圣九重·仙桥后期:武者体内重新炼化出如同新生星辰一样的全新穴窍,生灭轮回不止,并且自我运行规律不断完善稳定,武者的体内宇宙也趋近于真实宇宙。在这个过程中,武者对天地道理的领悟,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把握,都越清晰深入。

武圣十重·人间至尊:大破灭以前,习惯上称之为人仙或者虚仙。武者将全身穴窍都炼成真神,与星辰共鸣;到了这个地步,体内宇宙几乎已经同真实宇宙无异,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也是为了推开仙门做准备。武圣十重境界,其上是仙,其下是人,所以称人仙,人间至尊之名,由此而来。

仙境

从人仙之境开始,每一重境界的提升,都要渡过劫数,一旦渡劫失败,便是身死道消的下场;但也正因为如此,每上升一个台阶,便是另一重天地。面对低一级的对手时立于不败之地;面对低两级甚至更多的对手时没有任何困扰。无关武学修练领悟,无关天赋悟性体质,而是造化世界本身的道理规律,不超脱,便要遵从;而如果能超脱的话,都不是言出法随的权威了,而是言出道成,自然超脱原先的大道之上,如此,自然也早不是真仙和玄仙可以企及。

人间武者修练,乃是炼化真元,而仙境强者,则要吞吐仙气。推开仙门,不复为人。人间的许多规律,可能继续适用于仙人,也可能不适用了,决定一切的是仙人本身,而不再是规律。所以仙人也可能有血肉之躯,怀胎分娩,却也可能没了肉体凡胎,没了众生特征。有或者没有,存乎一心。

无漏真仙:跨越人仙之隔,登临仙境,渡过仙凡劫,便可化自身真元为仙气,洗练自身,凡间的一切劫数磨难,都再难伤及,全身上下圆满无漏,所以又称无漏真仙。虽然武圣的手段对真仙大帝无效,但并不意味着真仙大帝的手段,人却无法抵挡;真仙稳立不败之地,但不意味着必胜。至此境界的强者,可称帝号。

成就无漏真仙,但无漏的是人,而不是道。反应在初成仙境的武者身上,就是自身修为,同天地大道共鸣,得到反馈时有缺失之处。形成原因可能是自身修练问题,也可能武道本身有疏漏等等;除了上述“人祸”以外,还可能有外界因素造成的“天灾”,种种原因不一而足。所有难关都解决了,便意味着大体准备妥当,再无明显隐患,可以做最后积累,准备向真玄劫发起挑战;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一定能渡劫成功,但是,难关没解决就去冒险,必死无疑。关口大多因人而异,数量也各不相同,过关的方法自然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真仙所怀仙气,只是仙家五气中的一种,至于哪一种,因人而异,并不一定,往往契合自身武学意境,或是相同相似,或是相辅相成,也有极少数人,走完全相反的路数,藉此谋求两仪并立之道;由此衍生,也会使得真仙大帝们在出手交锋时,各有不同,存在差异。

胸中五气

仙有五气,又称五真。五气者,分为正气、化气、明气、戾气和清气,统称为仙气,但也各有不同。

正气:不动不摇,坚定稳固之气,代表造化世界不变不动的一面。炼正气者,攻入泰山压顶,守若铜墙铁壁,攻防俱佳,不动不摇,但是不利于接下来炼化第二种仙气。

化气:灵动流转、变化不拘之气,代表造化世界变迁转化的一面。修练化气者,灵活多变,几乎没有短板可言,同样也较容易下一步发展。

明气:光明曼妙,亲善向上之气,代表造化世界生机勃发,光明美好的一面。修炼明气者,生机勃勃,强于防御和恢复,同时身体吸纳仙气最快,储备最厚,擅长久战。

戾气:犯命杀厉,凶劫灾厄之气,代表造化世界崩坏腐朽,步向灭亡的一面。修炼戾气者,与敌搏杀之间,最为犀利;但不利于进步,而且有心志失控,沦入魔道的风险。

清气:中庸平和之气,如同一切连接点,调和周转其他四气,为世界最初之气,五气根本与基础。修炼清气者,各方面都不突出,但是为接下来炼化第二种仙气打下较好基础;其他条件都合适的时候,最容易更进一步,突破真玄劫,同时以清气洗练自身渡仙凡劫,难度相对最低。

清静玄仙:真仙在以第二种仙气炼化自身后,渡过真玄劫(又称无量劫,便可两气合一,化自身仙气为仙罡。至此境界的强者,可称皇号。

清静玄仙,人间不扰。人间一切,再无法对之造成困扰(无论攻防。两气合一,并非一加一等于二的变化,而是从“一”变“多”的分别,所以天差地远。经历仙气化仙罡的洗练,便如同真元化仙气的洗练一样;跨过这一层关口,修练驾驭单一仙气的真仙,便无法伤到两气合一,修成仙罡的玄仙。

真仙与玄仙的差别,重点在于不止一道仙气结合,化为仙罡,而不是单纯的炼化两种仙气。所以接下来,玄仙炼化第三种,乃至于第四种仙气,固然会让其实力提升,但仍然是修练仙罡的范畴。

太虚元仙:玄仙在以第五种仙气炼化自身后,渡过玄元劫,便可五气合一,成就五气朝元,化自身仙罡为仙元,乃是仙家吞吐仙气修练,从“不满”到“圆满”的分别,所以是新的天堑,新的天地。至此境界的强者,可称天君。

太虚者,又名大虚,乃道貌,道大而虚静,为世间根本,更超乎造化之上,胸中五气朝元,方可真正触及大道之奥妙。练武练到这个层次,武道已经可以去掉前面一个“武”字,而称修道。

大道伦音,便是元仙强者与人交手时最明显的特征,高妙缥缈,玄奥莫测。伦音响起,哪怕无漏真仙层次,已然推开仙门的强者,也会被镇压同化,趋于无所知无所觉的处境。这对武者而言,本并非坏事,更便于他们参悟武学妙理,事半而功倍,乃可遇不可求之玄奥状态;但是,如果正跟人交手搏杀的时候处于这个状态,那跟任人宰割,也没什么差别了。

元仙寿命,最高为一元之数,即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不过并非五气朝元便可以达到这个寿数,需要头上两花聚顶,自然寿命方才能增至一元的极限。如此,只要没有受过伤及根本的重创,便可享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寿数。但这也是元仙的极限,不遭杀劫,不遭纪元更迭,也最多活这个寿命,不可能突破极限;唯一的例外,是司掌人间寿数的寿星君。

太虚元仙,五气朝元,举手投足间,大道纶音相随。在此基础上,接下来的修练,便是一步步练出顶上三花。

顶上三花

所谓三花,亦称作三华,即精、气、神。乃武者修行过程中自身所学一身武道意境的高度凝聚,乃至于更进一步的突破升华。三华修练次序,并不固定,取决于武者自身判断和选择。

精之华:精之华聚顶,则武者固本培元,受伤后康复速度更快。极为疲劳、伤神的情况下,也更利于恢复元气。甚至遭受重创的时候,生命力更加顽强。同时大幅增长寿数,为突破元仙奠定基础。

气之华:气之华聚顶,则武者的仙元不论质量,都将大为增强。气血反哺之下,身体躯壳也将增强。不论攻防还是速度,乃至于反应灵敏程度,都将大幅度突飞猛进。武者个人实战能力,有最直观的提升。

神之华:神之华聚顶,则武者神魂念头更加灵动,自身感知能力小幅增强。同样利于武者日常修练,参研领悟武道绝学和天地道理,更便于融会贯通自己一身所学。一定程度上,还利于元仙去挑战元天劫。

三华越练越难,先修成其中一华,并不会对之后修练其他两华有帮助,反而会形成阻碍,增大修练的难度。三花聚顶等同三关,最后一关,难度是最大的。

大罗天仙:元仙在三花聚顶后,渡过元天劫,便可化自身仙元为仙华,便跨入全新天地,成就大罗天仙之境界,与世同修,可称天尊。

大罗者,寓意居于一切时空,永恒自在。天仙大罗体,不朽自在身,寿与天齐;使用玄奥莫测的音节发音。到了这种层次,武者揣摩修练天地道理,外返天地,内照己身,一切浑然一体,表里无间。相对于大罗之下的存在来说,大罗天仙很多情况下,仿若无处不在,甚至跳出时间长河,难以估量揣摩。

大罗强者便是最近乎道的存在,部分情况下,他们甚至也等同于道,又或者超然道外,所以才有诸多其他人难以理解的神妙;但剩下的时候,他们也是受大道影响最为密切,或者说最被束缚的存在。其中奥妙,玄之又玄。

少数最顶尖的大能强者,在某一道,或者更多道理上领先同层次的大罗天仙,于是也就显得格外强大,成为震古烁今的传说巨擘。不过那是大罗层次强者彼此之间的较量,对于大罗之下的人来说,绝大多数情况下,大罗强者都是不可视,不可言,难以描述,难以形容的存在;大罗降临,常人视野里,很多时候都只能看见一片天地异象,看不清对方真实形象。

天尊,更多是尊称,并非指境界;顶尖大能未必称天尊之号,但能称天尊之号的强者,必然不同凡响。通常天尊是指天仙这一层次的强者。

道境

大罗之上,也就是仙境之上,玄而又玄,难以描述,难以形容,只得一个“道”字;而大罗之上的存在,也因此被习惯称之为道祖,本身即为道。道祖之上,便是超脱。

如果没有其他道境中人阻挠干扰的话,道祖近乎无所不能,可随意改变世间大道法则(如两人同练元始,也可从轮回里往出捞人(对方不是形神俱灭。不过为了超脱,道祖之间彼此互相拆台,此权柄几乎没有真正体现过。

越近道境越艰难。不仅是自己面对难关要突破,同时也可能面临竞争对手。大道之争,机缘之争,某种角度来说,不存在损人不利己——几乎但凡损人,必定利己。

到了这个地步,哪怕修练相同道法,每个人登临道境的门路,或许都有不同;但除了自身努力,还要看机缘。这天地间如此大的机缘,终究是有限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道路,最终可能却要争夺同一场机缘;往往一场机缘,只能造就一人而已。

超脱

超脱之路并不唯一,只要能将经义道理彻底吃透揣摩清楚,按部就班之下,就可以沿着前人的道路,一步步走向道境,走向超脱——当然,真想要将这样精深的绝学领悟到圆满透彻,不仅仅要悟性,也要机缘。但是,有能力又有心的人,便可能人为设置障碍;或者,也不一定是做加法设置障碍,也可能是做减法破坏对方成道的机缘。类似事情,有些只是阻挠脚步拖延时间,这还有办法可想;但有些却可能直接把这一条路给彻底堵死——不仅仅是超脱的道路可能被堵死,甚至可能提前,去堵截由大罗通往道境的道路。越是清晰顺畅的道路,也就更容易被别人添堵。

古往今来,英杰辈出,在钻研前人所学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便是为了提防类似情况;有些时候,新的发现,或许反而破除旧有道路上的阻碍,使之重新变得畅通,焕发生机。当然,时间不等人,一切都要从现实出发;有些苦果,不得不吞,有些选择,只能在糟糕和更糟糕之间决断。超脱的名额,很可能是有限的;具体多少虽不确定,但绝对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