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多数想的都是,能活着,自然不可能去死的,就算是活得窝囊,那也要活着。</p>
再说了,那个时候大明投降的人那么多,反明的人那么多,多一个范文程其实也并不多。</p>
不过天幕前的大明皇帝已经要气炸了,特别是听到满清入主中原,他们就在弹幕开始骂大清皇帝了。</p>
连范文程也一起被骂,也说说范文程活该,给那清做事,看看自己是个什么下场。</p>
被欺辱被不起活,活该这种话。</p>
范文程的祖宗们也很是难受,他们都是大明的臣子,在听到大清入关之后对大明干的那些事情,他们都恨得牙痒痒,结果,这其中有他们的子孙后代,这让他们情何以堪,如何能够去接受?</p>
那异族能是什么好人?</p>
“公元1644年,清军进据北京,此时百务废弛,社会混乱,人心波动。</p>
范文程前辈您昼夜操劳,佐理国政。</p>
尽管当时头绪纷繁,京城也刚刚得到平定,但是各地都还有战争。</p>
所以发布文告,发给军需等事项,事无巨细,都全部需要范文程前辈您来处理,您日夜在宫中办事,那是非常辛。</p>
与此同时,范文程前辈您始终紧紧的抓住根本问题,为革除明季弊政,与民谋利,争取人心,开国定制而艰苦奋斗。</p>
您首先致力于稳定都城局势,在入京后的第二天,范文程前辈您就向多尔衮请奏,说如今京城混乱,难免生出事端,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应该禁止。</p>
多尔衮赞同,下令禁止,并设防守京城内外城门官兵,禁止士兵掠夺。</p>
紧接着,范文程前辈您又奏请为大明崇祯帝发丧,后面崇祯帝被葬在昌平。</p>
为崇祯帝发丧这个事情一公布之后,此事深受故明官绅拥戴。</p>
正当范文程前辈您精心图治业绩显着的时候,朝中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p>
使得您不得不抑制您的雄心壮志,置身中枢之外。</p>
多尔衮率清兵入住中原后,权势得到了急剧膨胀,刚开始是叔父摄政王,后面又升皇叔父摄政王,到顺治五年的时候,竟成了皇父摄政王,这其中的心思,很难不难猜出多尔衮什么心思了。</p>
而且当时顺治帝福临也还小。</p>
这个时候的范文程前辈您十分难办。</p>
范文程前辈您蒙受皇太极特恩殊宠,知恩图报,竭心效忠朝廷,誓死不忘故主。</p>
但是如今朝政日变,多尔衮想取代顺治帝,您的不少同僚也都背主依附于多尔衮,对此您心中是十分不满的。</p>
您自然是支持顺治帝的,但是如今多尔衮权力太大了朝廷上下,那就是多尔衮的一言堂。</p>
而且您也怕多铎报复于您。</p>
若是范文程前辈您需要加官进爵,避免被多铎谋害,那就要背弃顺治帝投靠多尔衮。</p>
但要想抱住气节,忠贞不渝,就要得罪多尔衮。</p>
这让范文程前辈您很难办,进退两难。</p>
最后,范文程前辈您选择托病居家,这让多尔衮对您非常不满。</p>
所以,尽管范文程前辈您于开国定制做出巨大贡献,威望甚高,早就已经名列大学士之首,但是多尔衮还是对于其他三位大学士更为信任,逐渐把范文程前辈您排除在外。</p>
在公元1650年,多尔衮病逝。</p>
第二年,刚林、祈充格这两位大学士以谄附多尔衮妄改《太祖实录》删去大福晋阿巴亥等事,被处死。</p>
而范文程前辈您和同改之人,刑部拟议革职,解任,籍没其家。</p>
后面顺治帝批示,里面说了范文程前辈您没有参与这些,不久您官职恢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