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裕跨进衙署大门,才发现衙门里面的人,一点不比外面的少。</p>
文吏忙的脚不沾地,还有拿着讼状的百姓,不停地走进来,嘴里不知吵嚷着什么,还好衙署衙役尽职尽责,上前呵斥几声,那些人立即噤声。</p>
“但凡递交讼状,只要在这里等待,排到你们了,自然有人过来引路,”一个年长些的文吏走出来道,“但若是不讲规矩,胡乱喊叫,让衙门里无法做事,立即就会被打出去。”</p>
众人立即低声应承。</p>
文吏说完态度缓和了一些,安抚道:“既然进了衙署,一定会收你们的讼状,一切都会按大梁法度处置,做那些无用的只会耽搁你们自己。”</p>
院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p>
文吏这才离开,经过曹裕的时候,还仔细瞧了瞧他,想要说些什么,却没有开口。</p>
曹裕看着文吏的背影,耳边听到有人低声议论:“到底是跟着天使一同来的文吏,就是不一样。”</p>
一个小小的文吏,却有这般气势,委实不俗。从方才那恩威并施的模样上,就能看出其做事的老道。</p>
曹裕知晓,有些文吏不是不能为官,而是为了留在跟随的官员身边做事,无奈只能做这样的职司。</p>
那些官员也会记得他们的功劳,等到他们年纪大了,再为他们谋个好去处。</p>
这就是世家子弟的底气,从小就有人教他们这些,入仕之后身边还有老练的人帮衬,当然似王晏这样,没有蒙荫,而是自己考中状元的世家子,就算再苛刻的人,也得承认他是个真正的青年俊才。</p>
想到这些,曹裕心里更踏实了几分,也愈发笃定自己的抉择没错,一会儿只要王晏肯体恤他们的不易,他就据实禀告。</p>
如若王晏不来,他能相信的官员只有孙监舶……</p>
两者相较,选王晏更好一些,不是他嫌弃孙监舶官小,而是孙监舶委实不是那些人的对手。</p>
“曹裕。”</p>
文吏喊了一声,曹裕才回过神来。</p>
“王天使唤你进去。”</p>
曹裕有些惊讶,他以为还要在这里等上几个时辰,才能见到王晏。</p>
文吏在前面引路,曹裕忙跟过去,两个人进了二堂,曹裕就瞧见衙役抬着满满一箱卷宗离开。</p>
屋子里不停地传来说话的声音。</p>
曹裕听到某年某月……乳香……犀角等话语,知晓是在核对账目。</p>
趁着文吏撩开帘子,他向里面张望,只见四五个人,围坐一圈,正翻动着手中的文书,中间站着一人,不时地与其中一人对上几句。</p>
这人二十多岁的年纪,穿着一身绯红的官袍,虽然年轻,却目光锐利,与他对视的官员皆要下意识低头躲避那道视线。</p>
曹裕知晓这人定是王晏,意识到这个,他立即多了几分郑重,伸手舒展了身上的衣袍,跟着文吏进门之后,忙向王晏行礼。</p>
他在海上私运货物之事,定然已经传到王晏耳朵里,曹裕一路上都在猜测王晏会如何发落他?即便肯网开一面,定也要让他付出足够的代价。</p>
皮肉之苦是少不了的。</p>
屋子里的官员纷纷退下,身后的门被阖上,曹裕知晓要紧的时刻来了,刚刚深吸一口气,准备承受接下来的威压,却听得王晏道:“听说你有陈情状?”</p>
曹裕脸上一紧,忙道:“是准备要写,不过……在此之前,还想见一见大人,说说我们几个村子的情形。”</p>
他说着,感觉到王晏的目光落在他脸上,他抬起眼睛,立即从王晏视线中看到了几分打量的意味儿。王晏自然不是在看他的容貌,而是在衡量他说的话,是真是假。</p>
“你读过书?”</p>
这问题让曹裕又是一怔,片刻之后才道:“与同村的一个老秀才学过些。”</p>
王晏接着问:“家中可上有高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