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沈龄脸上也露出一分放松的表情,京城已经来了人,而且陛下也重视,事情还不到最严重的时候,此事也没有那么急。</p>
想好情况的沈龄朝着郑御史发出邀请,“那郑大人,我们先回官府,商量后面的事情。”</p>
郑御史点点头。</p>
……</p>
宁沛县官府。</p>
郑御史和沈龄围着宁沛县水灾预防和处理的事项展开了话题。</p>
但效果不太好。</p>
宁沛县的人撤离是要撤离,但那么多人撤离到哪里去,而且有些人还可能不听命令,才令人苦恼。</p>
两个人商量着,头都大了。</p>
但最后还是决定就近撤离,就让宁沛人躲在附近的崇山上。</p>
有了解决方案,沈龄就展开了计划,让官府的人去通知宁沛县每一个村落,尽管跟着官府的人躲到县里的崇山上预防水灾。</p>
但计划并不顺利。</p>
县城里的人大概跟着官府的人,都比较惜命,愿意跟着官府的人都跟着队伍来到崇山里。</p>
但那些偏僻的村庄里的人,就不一样了。</p>
村里的许多老人一辈子从未离开过村里,也未遇到过任何水灾,听见村里的里正讲,水灾要来了,要赶紧搬到附近的山上躲水灾。</p>
一个个都不相信。</p>
他们比里正年纪大,“呵,水灾,老头子活到这个岁数了,宁沛哪里受过水灾,不可能、不可能,而且这天又没下过雨,这水灾哪里来。”</p>
说着的老头年纪颇大,一身短襟破布衣裳挑着一桶水,给地里的粮食浇着水。</p>
“而且我走了,地里这么多粮食怎么办?难不成来年不吃东西了!”</p>
王大爷脸上露出一抹不信的表情,气哼哼说道。</p>
闻言,里正露出一抹苦笑。</p>
“哎哟,我的王叔哎,这撤离可是县里的官爷来讲的,都说了地里的粮食我们年轻的现在能摘多少是多少,剩下的就算了,现在就加紧时间去山上啊。”</p>
“呵我不去,有本事官府就来捉我,反正我年纪那么大了,也活够了。”</p>
……</p>
这种事情不只发生在这一处村庄里,其它村也都发生了这种现象。</p>
这么一个传一个,在县里管着这事的郑御史气得半死,但又不能不管,他可是和陛下交代过一定完美处理好这事的。</p>
但有的人不搬,郑御史和沈龄也不能强行压着这批老顽固送到山上里。</p>
毕竟这些人自己长了腿,自己就算强行把这些人压到山上,人也会自己跑回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