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事可以不说,庆贺却是一定要有的。</p>
之前中秀才摆了三天流水席,此次两人中举,沈逾白更是中了解元,定要更隆重。</p>
流水席整整准备了百来桌,十里八乡但凡过来说句吉祥话,就可吃席。</p>
消息一出,整个淮安县都沸腾了。</p>
沈族好大的手笔!</p>
再一想,那可是一族两举人,还有一个是解元,若换成其他族,砸锅卖铁也要大加庆贺。</p>
开流水席那日一早,族长、族老们带着沈逾白和沈知行先去宗祠祭拜,这才带着全族人去了村口。</p>
鼓声擂动,族长高喝一声:“立碑!”</p>
苍劲有力的声音似要穿透云层,向着天边传去。</p>
立刻有族人抬着块长约三丈,宽两丈的石碑上前,立于村口。</p>
石碑雕刻“逾白公”三个大字,下书小字:“沈公逾白,淮安县沈家湾人,于开元四年中安阳乡试第一名。”</p>
这碑一立,便是全族荣耀。</p>
沈逾白越过自己的石碑看向旁边那个更大些的石碑,上书“守信公”三个大字。</p>
是他爹的进士碑。</p>
锣鼓更甚,敲得一众来看热闹的其他村的人羡慕不已。</p>
沈族竟出了个十八岁的解元公,比当年守信公更威风,将来成就必会超过守信公。</p>
沈族又要崛起了。</p>
沈逾白的碑立完,再来就是沈知行的碑。</p>
一界两举人,实在羡煞旁人。</p>
而沈族人此刻心潮澎湃,激动不已。</p>
沈知行在两块石碑面前转了下,跑到沈逾白身边低声道:“逾白你有没有觉得你的碑比我的要大些?”</p>
“朝廷给我的立碑银比给你的多些。”</p>
沈逾白颇委婉道。</p>
举人立碑,朝廷是会给银子的。</p>
因沈逾白是解元,光给的立碑银就有一百两,而沈知行只有五十两。</p>
也因此,不止大小有区别,所用石料也截然不同。</p>
沈知行呆愣了一下,又摆摆手:“管它大小,我如今也是知行公了。”</p>
沈逾白顿了下,道:“进士碑比举人碑大不少。”</p>
沈知行却感叹一句:“我连举人都是侥幸得来,如何还能中进士?”</p>
自从回了乡,沈知行整日在村里晃荡,逢人就说自己如何走运捡了个举人。</p>
旁人为他找补,他还给人解释:“若不是那几日下雨冲了许多人的考卷,又因雨水不干净吃了拉肚子被盖屎戳子,我是万万中不了的。”</p>
末了还要加一句:“不过逾白中解元是真才实学。”</p>
以至于到了最后,族长看不下去,亲自找了沈知行一番劝说,大意是:没事别出门,好好在家待着。</p>
沈知行堂堂一举人就这般被他爹拘在家中读书,直到今日才得以出门。</p>
他本也只想中个秀才,如今都中了举,往后再谋个缺当个小官,带着妻儿老小过安稳日子也就是了。</p>
秦家再有权势,也不能夺了他举人的名讳。</p>
喜欢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请大家收藏: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p>
喜欢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请大家收藏: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