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钦差(1 / 2)

有人弹劾,必定就有人维护。</p>

都察院官员更甚至再次翻出沈逾白在任期间,所做种种,皆是离经叛道。</p>

况且通府是最近才升的直隶府,此前只是通城州,按察使司羁押沈知州并无过错。</p>

文臣们办事不行,吵架却是个顶个的高手。</p>

若给他们机会,便是吵上三天三夜也没问题。</p>

天元帝目光落在李庆芳身上:“李爱卿以为如何?”</p>

李庆芳心思翻转。</p>

临海按察使司归都察院管辖,前些时日,御史们狠狠参了沈六元一段时日,这才过去没多久,礼科给事中便参了临海按察使司。</p>

这其中若说没有关联,他是万万不信的。</p>

言官便是各方手中的刀,用以排除异己。</p>

沈逾白不过地方上的一个四品知府,根本指挥不了礼科给事中,更无法与抗衡都察院。</p>

刘阁老前些日子还活蹦乱跳,今日便又告假了,怕不是为了躲今日之事。</p>

刘秉卿老而不死,却最会鸟明哲保身,必不会无故与督察院对上。</p>

这背后真正要对督察院动手的,怕是当今天子……</p>

李庆芳恭敬道:“此事颇有蹊跷,还需详查。”</p>

天元帝便道:“爱卿所言甚是,此事牵扯甚广,必要谨慎待之。无论按察使还是通府知府,皆受吏部考核,此事便交由吏部左侍郎秦诏。通城州升为通府后,朕还不知其风貌,秦爱卿便替朕去瞧瞧。”</p>

秦诏心头一跳,下意识看向李庆芳。</p>

可惜他只能看到李庆芳的背影,神情是一点瞧不见。</p>

便是瞧见也无用,天子授命,如何能辞?</p>

秦诏一步跨出:“臣领旨!”</p>

此一事自是引得朝中暗潮汹涌。</p>

秦诏下衙后,官轿直接去了李府。</p>

李府管家早已在门口等候,待他一来,直接领着去了李庆芳的书房。</p>

秦诏已是迫不及待道:“请老师为学生指点迷津,此事既已闹出来,必是有实情,学生就怕查到都察院来。”</p>

都察院那群御史可不是好惹的。</p>

一个不慎,怕是连他李门都要被牵扯进去。</p>

此差事既已交到他手里,怎么查,查到什么程度,必要与老师通气的。</p>

李庆芳道:“如今你便是陛下手中刺向临海的刀,若这把刀不锋利,便要拿李门来磨了。”</p>

秦诏眼皮狂跳不止:“陛下登基六年,崇尚无为而治,难不成如今竟要掀起波浪不成?”</p>

按察使司归都察院管辖,便是遇到此事,也该都察院自查。</p>

陛下却将此事交给他这个吏部左侍郎,岂不是对都察院不信任?</p>

“都察院有监察百官之责,该是陛下手中最锋利的刀。如今这把刀谁都能来握一握,天子自是不能容。”</p>

如今陛下是借机清查都察院,来削弱他李门的权势。</p>

怕是他李门也被天子忌惮。</p>

当今天子果真沉得住气,竟隐忍六年不发,甫一出手,便是不同凡响。</p>

“还请老师明示!”</p>

秦诏自也想到其中利害,稍有差池,怕是就要让李门重创。</p>

“既然陛下让你查临海按察使司,那就查到康年为止。”</p>

李庆芳眸光沉静。</p>

秦诏这把刀刺中一个地方三品大员足矣。</p>

至于那都察院,李门若真的刺进去,拔出来也会沾上一身的血。</p>

待秦诏的官轿回家,方得知不少人投了拜帖。</p>

秦诏自是谁也不见。</p>

此时因着涉及沈逾白,崔明启自是十分关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