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几日过去,村人惊讶地发现,于氏恢复得极好,而且开始动手干活了。</p>
叶锦绣也让她与许梅享受一样的待遇,成本都是叶锦绣自己出,他们打出来的络子按每个六文钱收购。</p>
于氏本来就擅长干针线活,此时见了这些新奇的络子,便两眼放光。</p>
“原来是有这些新奇的花样,难怪人家县城里的铺子肯跟锦绣合作。”</p>
叶锦绣又提供丝线等原料,于氏相当于自己只是出份力气,也不用考虑卖不卖得出去的问题,这是完全没有风险的。</p>
再说于氏的手脚又麻利,一天打上五六个络子完全不在话下。</p>
就这还是她在月子里打的速度。</p>
于氏看着闺女穿着那柔软的衣裳躺在自己身边,安然地睡着,自己半靠在床上,可以舒服地打着络子,只觉得这样的日子真是再美好不过了。</p>
在这个月子里,娘家人和婆家人都未来看过一次,他们倒是得到了风声,知道刘二被送进了大牢,也明白此时于氏是最需要家人帮衬的时候。</p>
但两边的家里人都相互推诿,指望着对方。</p>
于氏也就不声不响,也不向他们求助。最初的几日过去,她只觉得自己的身子骨恢复得挺好的。</p>
在月子里,锦绣给她送了几次好汤,有时里头还加了红枣。</p>
“锦绣,你对我们娘俩的大恩大德,我永远铭记于心,一定会报答你的。你不必给我算六文钱一个络子,不管是三文钱还是四文钱,我都愿意干的。”</p>
就算是三四文钱打一个络子,也算是一份好工。</p>
叶锦绣失笑:“我给你送了几回汤,让你心里有了负担。那就这样吧,待你日子稳定下来了,你把这个汤钱给我就罢了,我哪里有必要压你的价?虽然你现在能打络子,但毕竟还是体弱,你也莫要太拼。这份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会完结的,你放心。”</p>
于氏虽然放下了心,但是也不敢太过歇着,还是照样打络子,把家里收拾好。</p>
出了月子后,于氏不仅买了粮,养好了闺女,手里还攒下来一两银子。</p>
她盘算着要将许梅被抢的工钱还上。</p>
可开春以来极少下雨,村人都被这干旱的天气搅得人心惶惶。</p>
田里早已经没有了积水,连河流都几近枯竭。</p>
眼看稻子和蔬菜都渐渐蔫巴,井里的水位也渐渐下降,村里甚至自发地组织了人手看守,每人只能打半桶水。</p>
就这点水,根本就不敢浪费分毫,只敢用来做饭。</p>
每个人都愁容满面,里正召集村人,有了求雨的想法。</p>
“求雨必须心诚,家家户户必须要凑上份子,买那香烛、三牲等。”</p>
人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自然只能祈求上天垂怜。</p>
叶锦绣其实不着急,一来她尚未买田地,二来她有空间,空间里面打开水龙头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水。</p>
但是这个水她也不能暴露于人前,因此也像其他人一样,每天都拿着水桶去打半桶水回来。</p>
村里人先是想再撑一撑,不想出那个份子钱来求雨。毕竟买香烛、贡品、三牲等,需要的钱财不少,就算摊到每个人头上,也要二十来文钱。今年的收成又不知怎么样,二十文钱也不少了。</p>
因此,村里的壮劳力想着要将水井再往下挖一挖。</p>
这个想法得到所有人的赞同,他们将家里的容器都装满了水之后,壮劳力们便拿着铁锹、锄头等下了井。</p>
李大柱等人带头,挥动铁锹,用力挖着井底的泥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