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带’会掉粉。</p>
你要是经常去拿它,表皮的那层粉该掉的还是会掉,是不宜经常去搬动的。</p>
而你想要更换冰渣,就无法避免不去搬动。</p>
这就是另一个问题。</p>
最终弄得很不新鲜,品相很不好看,你还想要卖个好价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低价处理搞不好都没有人要呢。</p>
所以。</p>
像粉带这种鱼,一些做内陆城市生意的鱼商,绝对不敢要,哪怕粉带肉质很香甜,吃起来非一般的好吃,这些鱼商却不敢拿货。</p>
运到内陆城市里去。</p>
绝对会让你亏得不要不要的。</p>
倒是在沿海城市,很喜欢这种鱼。</p>
还是因为肉质的原因,也很清楚很新鲜,因为如果不新鲜的话,肉眼很容易分辨得出来,没有那么多的技巧,只看表皮就清楚。</p>
直接水煮,然后放两根葱完事,吃起来连口水都能一起吞了。</p>
“禁渔期的大剥皮鱼,可不便宜。”</p>
卫宏怎么可能不了解大剥皮鱼呢?他们之前也有捕到过,还不是捕到过一次两次,对于价格一清二楚:“平常的时候,一斤卖个25元没有问题,等到船队返航,已经是禁渔期开始好些天,每斤往上加个5元没有问题,卖个30元每斤,只多不少,这一网捕到的数量不少,价值可不低了。”</p>
“按照1300吨计算,这一网价值差不多7800万元,非常不错了,取得这一次船队出海的开门红。”卫宏说话的时候都带着喜欢气,他这么算账也没有毛病,谁让他们在渔船上预估的时候,一向都偏保守,最终卖出只多不少。</p>
“卫顺先下的网。”</p>
卫海感觉有必要纠正一下,也是因为下网的种类不同:“我们下的是双船拖网,下网和收网的速度快一点,上鱼才快。”</p>
“要说这一次出海的第一网,还是卫顺他们那边。”卫海可不敢占开门花这个位置,尽管说是开门红也完全没有毛病,可严格意义上来讲,确实不算。</p>
“我这边收网已经差不多了。”</p>
卫顺驾驶的建军号渔船,作为船长,自然有开启电台频道,全程对话自然听到,闲聊时间,说一下问题不大:“还是要看上鱼前后,但不管怎么样,我这边是第一网还是那边是第一网都无所谓,因为都是大丰收。”</p>
“一千多吨的大剥皮鱼,价值不菲,就算不是第一网的开门红,我这边的也肯定是开门红,围网已经收了三分之一,现在甲板上正在下吊笼上鱼,虽然是在夜间,但基本上已经确定了,这一网逮到的是红目鲢,颜色太明显了,形状也相对比较容易分辨出来。”</p>
“三分之一的网收回来,已经可以准备上鱼,这一网捕到的红目鲢鱼数量再差也差不到那里去,现在都可以大胆的预估,是3000吨往上的量。”</p>
卫顺用最平淡的口吻说出最狠的话。</p>
红目鲢鱼呐。</p>
要是放在几十年前可能只是一般的鱼而已,现在的话,完全逆转,几十年前不怎么值钱的鱼,现在变得极为值钱。</p>
看看红目鲢鱼市场的零售价就知道。</p>
特别是在禁渔期间,中号的,那些小鱼贩敢一斤卖到50元以上,要是稍微大一点的话,一斤卖到70块钱,乃至于80块钱也没有问题,当然了,如果是特别大号的话,沿海城市的人不怎么要。</p>
比较大,鱼肉是比较多不假,按理说很多人都喜欢才对,可沿海城市的人偏偏反着过来,就是不喜欢特别大号的红目鲢鱼,因为鱼肉是比较多不假,可相对比较柴,不那么鲜嫩,故而不怎么喜欢。</p>
可并不妨碍到他们渔船将特别大号的红目鲢鱼卖到高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