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怎么有这么大的本事(2 / 2)

所以现在只能先等着。</p>

等国内的基础打牢了,有能力往上冲的时候,再做打算。</p>

不过,苏烨这些计划,大领导自然是不知道的。</p>

他只听苏烨说了一句话,</p>

心里就已经震惊又高兴。</p>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

“说得太对了!”</p>

“没想到,今天真是让我太意外,竟然能遇到这么一个人才!”</p>

“爱国同志,你们轧钢厂真是藏龙卧虎!”</p>

大领导对着杨爱国感叹道,</p>

毫不吝啬地夸赞。</p>

说完之后,又转向苏烨说:</p>

“苏烨同志,你这个理论确实不错,你说得对,人才是基础,这点我们早就意识到了!”</p>

“但问题是,该从哪儿培养人才,我们到现在还没找到明确的方向。”</p>

“依靠大学教育,虽然能培养出一批人才,但短期内效果不大!”</p>

“真正有技术的专业人才,是需要长期积累经验才能慢慢培养出来的!”</p>

“不是读几本书,上几年课就能培养出来的!”</p>

“如果真像这样,咱们啯家人口这么多,人才的问题早就解决了!”</p>

“在这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p>

培养人才,确实是个难题。</p>

大学生确实是人才,也一直被啯家重视。</p>

考上大学,不用交学费。</p>

只需要自己承担一点伙食费就行。</p>

啯家对他们寄予了很大的期望。</p>

但是,正如大领导说的那样,</p>

光是读了几本书,在教室里上了几年课,毕业之后也不能立刻变成难得的人才。</p>

还得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实践,才能慢慢成长为真正的高手。</p>

“人才培养,当然是个长期的过程。”</p>

“但也不是没有方法,我们可以办一些专门的职业学校,针对特定工种进行重点培训。”</p>

“比如我们轧钢厂的五个主要工种——钳工、焊工、铆工、车工和电工,可以建一两所专门的学校,从各个工厂里挑选有潜力的人,集中起来,再请一些八级工,或者鹅那边的工程师来当老师,用三年时间,培养出一批真正优秀的人才。”</p>

“这样的话,三年后他们出来,不仅技术过硬,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以后即使在工作中走上研发的道路,也不是没可能。”</p>

“还有一点,就是让现在的高级工去模仿学习!”</p>

“鹅对我们的帮助,我们确实很感激,但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就是他们提供的设备和生产线,都是他们国内已经淘汰的。如果我们一直用这些设备和生产线,想要超越他们,就算再给我们五百年,也赶不上。既然这样,那就只能靠我们自己了!”</p>

“所以,先把现在这些设备和生产线的基本原理搞明白,我们自己试着生产,然后在这些基础上,开始进行研发和突破。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p>

“我就不信,咱们国人的聪明才智会比 子差!”</p>

苏烨说完,脸上露出年轻人特有的那股劲头。</p>

甚至把“鹅”也改成了 子。</p>

这话一出,大家都愣了一下。</p>

接着都笑了起来。</p>

对!</p>

以前不就叫鹅 子嘛!</p>

他们的帮助是真的帮,但占便宜也是真的占。</p>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p>

想吃饭,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p>

大领导虽然没笑,但嘴角带着一丝笑意。</p>

不过,苏烨这番话,让他陷入了沉思。</p>

不是他不想办苏烨说的那种学校,只是代价太大。</p>

学校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建起来的。</p>

需要调动各种资源,牵涉的事情很多,而且这只是苏烨一个人的想法。</p>

谁知道最后能不能真培养出一批有用的人?</p>

如果失败了,三年的投入太高。</p>

对现在啯家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p>

“苏烨同志,你的提议有一定的可行性。”</p>

“不过,具体的细节,你这样,回去之后给我写一份报告,给你半个月……不,一个月的时间,写出一份可行的方案,交给我!”</p>

“如果经过讨论认为可行,以后出了成绩,你就是首功!”</p>

大领导最后看着苏烨说道。</p>

他希望苏烨能拿出一份可行的报告。</p>

不过,苏烨只是随口一提。</p>

是根据后世的发展提出来的建议。</p>

真要让他列出一份可行的操作计划,还真有点难。</p>

但看大领导这么认真,要是现在拒绝,肯定会让他难堪。</p>

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p>

反正回去先列个大纲就行。</p>

至于具体细节,还是让专业的人来处理吧。</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