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弹仓内储存着一颗黑洞发生器。</p>
黑洞发生器内部有一个空间胶囊,空间胶囊内储存着1千立方米的简并态物质。</p>
赵小侯等人此时则乘坐着一艘太空主力舰待在恒星系外围的空间虫洞附近,一旦出现问题,他们能够及时跑路。</p>
毕竟任何实验都是安全第一。</p>
看了看时间,发现预定的实验时间到了,赵小侯随即就给无人战舰的主控光脑下达了命令。</p>
随后那艘无人战舰,就将那个黑洞发生器用空间折叠跨越直接传送到了行星内核附近的地幔深处。</p>
一瞬间,储存在空间胶囊里的一千立方米简并态物质向内迅速塌陷,在000001秒的时间内,一个只有0002毫米的黑洞出现了。</p>
它出现之后就处于一种快速自转的状态,并朝着地核快速飞去。</p>
而随着空间胶囊的消失,黑洞随即就被四周涌来的地幔物质所淹没。</p>
但任何接触到黑洞视界的地幔物质又会转瞬被吞噬吸收。</p>
就这样,黑洞变得越来越大,其视界范围也越来越大。</p>
在短短数分钟之后,这个黑洞就没入了地核之中。</p>
坚硬且密度很高的地核给黑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使得黑洞进一步成长。</p>
等到黑洞将地核尽数吞噬干净之后,黑洞的视界范围已经成长到拳头大小。</p>
虽说视界范围只有拳头大小,但这并不意味着黑洞超出视界之外的引力就不强悍了。</p>
实际上在一千米范围内,黑洞的引力都是相当强的,那些地幔在引力的牵引下,加快了涌过来的速度,不断没入黑洞视界内。</p>
当然,最初,行星表面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p>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颗体型比蓝星还要大上3倍的岩质行星就开始了剧烈的地质运动。</p>
整个行星表面变成了地狱,到处都是喷发的火山,剧烈的地震。</p>
还好,这颗行星上并没有生命出现。</p>
一个小时后,行星开始剧烈向内塌陷。</p>
等到整个行星好似流水一样向内塌陷消失不见之后,一个视界直径只有1米多的黑洞悄然出现。</p>
不得不说,这样的黑洞武器的确有些吓人,仅仅一个小时,就将一个比蓝星大三倍的行星给摧毁掉了。</p>
当然,这样用一颗行星喂养出来的黑洞,也不会存在太久,并且也没有太多的后续价值。</p>
赵小侯只是安排了一个科研小队留守,持续收集这个黑洞的变化数据,直到其消失为止。</p>
太空军指挥部的高层们对这个黑洞发生器还是很感兴趣,随后就给大科学院下了一百个黑洞发生器的订单。</p>
虽说常规战舰,中子战星等等已经足够应对绝大多数的战场情况,但谁会拒绝更多种类的武器呢?</p>
毕竟宇宙太大了,情况多变,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可能会用到黑洞发生器。</p>
随着黑洞发生器的研制成功,也就意味着黑洞技术的初级部分被赵小侯带队的项目组掌握了。</p>
而下个阶段的黑洞技术研究,就是黑洞战星的建造。</p>
在经过黑洞技术的初级部分研究之后,赵小侯大概也对黑洞战星的建造有了一些思路和概念。</p>
简单来说,黑洞战星建造的关键,就是打开黑洞奇点本身通往的高维通道,在高维空间里搭建一个控制黑洞的操纵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