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喜欢王小c神游记请大家收藏:王小c神游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莱芜独路村唐板栗王。莱芜区大王庄镇独路村有一棵板栗树,据传说,这棵树唐朝时期就已存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板栗产量较高,易于管理,可以加工成板栗面,是比较耐储存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历来深受百姓喜爱和爱护。以前每逢年景不好,庄稼欠收,全村人就靠储存的板栗维持生活。所以从古到今留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独路村板栗树不能杀,只能种。目前,独路村漫山遍野都是板栗树。这棵唐朝板栗是独路村100多株千年板栗树中的“树王”。</p>
平阴洪范池白皮松王。墓地是人们心目中的风水宝地,大量古树名木作为“墓树”得以幸存,尤以松柏居多。平阴县洪范镇镇驻地以北不足两公里的地方,有一处独有罕见的白皮松古树林,因是明朝三代帝王(神宗、光宗、熹宗)之师,大明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于慎行的茔地,故称“于林”。该地是1607年于慎行病故后,万历皇帝为报师恩,在洪范敕建的陵园,总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据明朝史书记载,于林曾经恢宏壮阔,正门外有高大石狮一对,林中有华表两座;甬道两侧有石虎、石羊、石马,翁仲相对;还有,落棺亭、记载政绩文章和人品的石碑10通,以及牌坊两座。落棺亭周围苍松翠柏,尤其林中植有万历皇帝所赐代为守孝的白皮松59棵。遗憾的是,经历多次“破四旧”等历史风潮,于林现在仅存大门等建筑物和40余株白皮松,其他的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白皮松林见证了一段明代“师生之情、君臣之义”,它既是对于阁老(家乡人称谓)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万历皇帝尊师重教、任人唯贤的高度赞扬。正因有这样的明君贤相,才有了“万历中兴”时期的国泰民安。</p>
四门塔侧柏。约1900年树龄,在柳埠街道办柳埠林场四门塔景区。四门塔建于隋朝,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塔,四门塔旁有古柏一株,生有九大主枝,九顶苍秀,人称“九顶松王”。在四门塔建立之前,东晋初年一位姓朗的高僧修建了朗公寺,九顶松的栽植时间要早于朗公寺的建造时间。史书和碑文上记载,九顶松为东汉所栽,公元583年被隋文帝杨坚改郎公寺为神通寺,册封九顶松为灵神松。“古塔松风”为济南十六景之一。</p>
章丘文祖街道甘泉村的流苏树虽然只有600年树龄,但因此地四面环山,地形如聚宝盆,灵气不外溢,致使流苏王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成为十大树王之首。</p>
一棵古树穿越百年的风雨,依然苍翠挺拔,这时候它早已经不单单是一棵树,更成为了一个地方的印记和标签,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积淀了深厚的人文情怀。济南的古树名木不仅承载着济南的历史文化,见证着济南历史变迁,还像德高望重的老者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p>
而如今十大树王的树心竟被生生剥了下来!</p>
喜欢王小c神游记请大家收藏:王小c神游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