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当时劝诫秦始皇之言,放到很多引导性强烈的文章里。</p>
确实是太过仁慈又不懂变通,甚至还显得他不在乎父亲的感受。</p>
但是单拿出来代入现在,根本没有问题。</p>
天下初定,确实有很多百姓对秦国没有归属感。</p>
秦始皇坑杀的方士,也的确有人专业学孔孟之道。</p>
他们确实骗了秦王,也确实是儒生。</p>
秦始皇杀他们,更是至今仍被人诟病。</p>
如今看来,赵高对扶苏的评价才是最为客观的。</p>
扶苏坚定又勇武,很相信别人,能让人拥戴。</p>
方思怡一直以为,是她的教导起了作用。</p>
现在看来,她其实没有做什么。</p>
她只是轻轻拂去了明珠上的尘埃。</p>
不过她并不灰心,她看到了扶苏真正的问题。</p>
眼光不够长远,只局限于能看到,可以想到的结果。</p>
扶苏为臣,为子都无可挑剔。</p>
但是为君,守成之君可,开疆拓土不行。</p>
可能还是有受到扭曲的儒学影响。</p>
其他的都能辩,但是当朝反抗,方思怡真的不理解。</p>
你私下跟你老子好好说不行?</p>
你非得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下你爹面子,何必呢?</p>
思及此,方思怡觉得扶苏做崽还是有点问题。</p>
自己打自己的脸什么的,熟能生巧就好了。</p>
不对,他们不是在说孩子的问题吗?</p>
“因为这个?所以其他的孩子都不要了嘛....”</p>
方思怡有点难以理解,这个逻辑好像没有那么顺。</p>
她要是蝴蝶掉秦始皇30个孩子,真的会有点良心不安。</p>
为什么是30个,因为胡亥的死活,方思怡不想在意。</p>
“依你所言,后面即位的应该是在我身边的幼子。”</p>
所.....以呢?</p>
方思怡肯定自己没有剧透扶苏死后的任何事情。</p>
虽然李斯和赵高肯定是暴露了。</p>
“以我的能力,不可能只有这三个儿子。”</p>
这要是其他人,方思怡肯定架机枪喷几句。</p>
但是是嬴政,这很合理。</p>
“李斯和赵高如今的样子,以后怕是不会矫诏了。”</p>
确实,他们都被方思怡打醒,彻彻底底。</p>
“扶苏当时若是相信他是继承人,也许不会自杀。”</p>
所以.....不确定是哪个幼子,干脆都别生了?</p>
这样扶苏除了公子高和将闾没有敌手。</p>
看现在这架势,要是真的历史重演。</p>
估计那侍卫刚宣完旨,下一秒都不用蒙恬动手,扶苏自己就能杀了他。</p>
然后立刻和蒙恬一起回宫勤王。</p>
"王翦说,如果孩子太多,父母难免会偏心分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p>
啊这.....</p>
方思怡没办法反驳,确实如此。</p>
历史上,估计也有这一部分原因,扶苏才总是想到嬴政面前蹦跶。</p>
就像孩子故意犯错,就想让家长看一眼,和他说说话。</p>
“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有声音告诉我,作为我的孩子,才是他们最大的不幸。”</p>
嬴政脸上有难以言喻的落寞和无措。</p>
方思怡立刻慌乱,也顾不得什么祖宗不祖宗,祖龙不祖龙了。</p>
直接抱住嬴政,拍着嬴政的腰,一直重复不是的不是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