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些军户和马户相比,日子更为艰难。</p>
所谓军户,却是开国太祖为了妥善安置三百万大军而设的制度。一人当兵,世代当兵。</p>
军户平时屯田种地,战时自备武器、粮草上战场。这在战争时期自然是不错,可和平时期就显露出弊病了。</p>
战争时期军功为上,这些军户自有出头之日。如今是和平时期,他们事实上与农户无异。</p>
但是名下土地多被军官、地方豪强侵占,还要服兵役。这就导致大量军户逃亡。往往一个卫所五千多人的编制,实际兵员不到三成。</p>
也就是那赵京梓凭借韩藩台和都台的支持,饷银给的足才满编。因此才有实力扫平附近各路贼寇。</p>
这些军户拿命换来两年好日子,朝廷说裁汰就裁汰,自然是不愿意了。</p>
回去种田?本来就没几亩地了。</p>
活不下去了,反了个俅的吧。</p>
这些高阳山原千户所的官兵,瞬间散入各地山林、水寨为祸。</p>
当初谢承安、苏木兰回青松县遇到的那一小伙劫道的贼寇,就是这些曾经的千户所官兵!</p>
都司剿匪?</p>
可得了吧,当初赵京梓的三百马贼都灭不了,才招安的。这回是又加上数百名身经百战的军户,怎么剿?</p>
都台迟迟不来赴任,指挥同知、佥事等人干脆躺平。</p>
爱咋滴咋滴吧,大不了一撸到底。若是去山中剿匪,说不定吃饭的家伙都混没了。</p>
事情出在安澜境内,汪知县左右是要负责的,他只好想办法。好在当初赵千户平贼,汪知县全程支持也是识得千户所大小军官。</p>
如今这些人为匪,汪知县凭借他的脸面也劝降了一些人,补充进县衙三班差役当中。</p>
更是从这些人口中,得知主簿夏黑守暗中支持哗变的官兵,以及其他贼寇为祸。汪知县有些城府,暗中调查夏黑守的犯罪实证。</p>
正在准备向上级告发之时,便被害死在县衙。</p>
夏黑守安然无恙,继续当他的主簿,仿佛浑然不觉汪知县在调查自己。</p>
谢承安上任伊始,就被各种应酬缠身,哪有空闲了解情况?</p>
直到林叙前来,收服了手下快班衙役,才得知了这些内情。可知道归知道,汪知县调查来的实证早被销毁。</p>
所以,汪知县被害案,看似复杂,实际简单。这凶手是谁,县衙内不少人是心知肚明。</p>
若是不了解州县情况的人,会疑惑,汪知县为何不直接抓捕那夏主簿,反而要等到调查实证,结果被害死??</p>
一县之内,知县为正印官。县丞、主簿为佐贰官,典史、巡检为属官。</p>
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他们虽然地位不如七品知县,但也是朝廷命官,不是知县老爷说动就能动的!</p>
县丞、主簿的任免,那也是要经过吏部的批文。</p>
而且县丞、主簿也不在县城的县衙办公。像夏主簿分管河道,衙署却是在安澜县的河务讯常驻。</p>
汪知县身死次日,县衙的一名皂隶失踪,据说此人与夏主簿交好!</p>
而另一桩命案,那佟姓举子之死却颇为棘手,至今无法勘破,甚至连方向都没有。</p>
以林叙所说,佟举人之死似与哗变的千户所官兵有关,又似与梅县丞有关,还有人说与安澜几大乡绅有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