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掌兵更重军法。谢承安虽有武功,但本质仍是文臣,自然极是推崇于大人这三道军令。</p>
有军令制约,不管是将是兵,后退便死。</p>
没了退路,便只有一个念头:杀杀杀!</p>
然而,突袭杀死数百敌军后,探马来报谢承安,关前十里外有两万骑,半个时辰内即到关前。</p>
这么短的时间内,已经来不及全歼关内敌军。</p>
怎么办?</p>
谢承安与苏木兰对视一眼,便从对方神色中得到了同样的念头:火烧紫荆关!</p>
没时间多考虑,当下谢承安吩咐赵京梓停止进攻城墙,直接就地找干柴顺风放火!又派人通知其他七个百夫长,不要打巷战了,同样就地放火。</p>
这下子,苏木兰当初执意要带的猛火油罐,就成了最好的引火之物。</p>
原本这些士卒并不愿意带这玩意,只因每人本就有全套的迅雷铳、腰刀、军粮等物马负颇重。</p>
又配发了毒火雷、风尘炮,再带猛火油罐,叮叮当当,鸡零狗散的也太麻烦了。</p>
至于放火一般派不上用场。城关之内总有百姓,放火岂不都烧死了?</p>
不过紫荆关此时却是不同,一个半月前朝廷大军溃败,关内本就不多的商贾百姓早就逃入京城去了。</p>
这便有了火烧紫荆关的大前提。</p>
说干就干,不过片刻,紫荆关内数十处火头齐发,四门也有三处燃起滔天烈焰。苏木兰还让人在三座城门处各放了百余颗万火飞沙神炮。</p>
这样一来又有大火,又有漫天烟雾毒气封门。关内守军怕是一个都逃不出去,已经向京城进发三十里的敌骑,也无法过关增援。</p>
负责放火的小队全部撤出后,最后一座关门同样也放起大火。随后谢承安派赵京梓诱敌,将十里外那两万骑引导入关外不远的峡谷。</p>
在出紫荆关前,谢承安本计划利用山上树林埋伏敌军。结果出关一看,差点没被气得掉下马来。</p>
原来关外山林居然稀稀拉拉的,根本不适合埋伏。一尺高的树桩倒是蛮多,而且看茬口颇为陈旧。</p>
这也不用费劲猜测。靠山吃山,这定是原先驻扎紫荆关的千户所将官士卒所为。这些树林被伐,一部分应该用来修建要塞,大部分当是被卖给了木材商人。</p>
这也不稀奇,京师城防大炮都有数百门被监军太监卖了,换成银子揣自己腰包。至于城墙上的大炮,竟然是用木头做的假炮!</p>
于大人巡查城防时发现这事,气得两眼发黑要杀人。只是那太监早就和太上皇一起被敌军俘虏,也只能暂且作罢。</p>
关外没了山林,但探马回报附近有一处峡谷内,倒适合埋伏。</p>
只是敌军也不是傻子,你去挑衅人家就上当。</p>
但这事赵京梓可有经验,当年做千户时,他平灭无数山贼水匪,得出两个经验,要么有足够的利,要么有足够的恨。</p>
苏木兰便建议他干脆都用上。全营携带的金银财货全部交给,赵京梓所部三百人,逃跑时一路抛洒吸引敌骑。</p>
全营的迅雷铳也交给这三百人,一轮齐射便能放五千响,不说能杀死五千骑,起码干掉一两千人不是问题。</p>
每人再扔三颗毒火雷,保证那两万骑会被打急眼,不死不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