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 35 章(1 / 2)

第35章 第 35 章

“哪個上級, 你還不算是上級?”沈姥姥問。

吳部長解釋說:“縣長接到的上級通知,到底哪個上級我也不清楚,縣長查過溫家就是普通人家, 但溫四海老爹當過兵,就把這事交給我, 我這忙的都沒顧得上。”

既然吳部長這樣說, 沈姥姥也不糾結到底哪個上級,說:“聽這意思溫震當兵的事兒能解決呗,總得給我們個公平。”

吳部長連忙說:“必須解決, 本來征兵就歸武裝部管,再說還有上級要求關照,我立刻安排人去查這事兒, 再說孩子姥爺是咱們縣的革命先烈, 後代當兵本就應該優先安排, 溫震每年都能被挑中, 說明身體條件跟出身都好, 今年肯定能當上兵。”

沈姥姥也不多言,站起來說:“那我們回去等消息, 我們可是等了好幾回消息了,每次都是新兵走了才知道沒我們,眼下新兵又快走了。”

吳部長也站起來說:“這次一定要放心,溫震肯定能走成,以後有啥事不用自己跑, 托人來跟我說一聲就行。”

吳部長覺得這是一舉三得, 一是解決了上級要求的關照問題, 二是剛好可以查一下征兵中的貓膩,三是沈姥姥本來就是烈屬。

走出武裝部大門, 沈姥姥神清氣爽,感覺年輕了至少十歲,她跟溫四海說:“解決了。”

溫四海想真是人善被人欺啊,要是沈姥姥去年就來找,說不定去年溫震就能當上兵。

他現在還沒有完全放心,畢竟這幾次都覺得是板上釘釘的事兒,還是起了變卦。

把沈姥姥送回家,溫四海自己回了甜水生産隊去上工,等收工回家迫不及待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給家人。

“部長對媽态度真那麽好?”沈秋葵問,她感覺對老太太有了全新的認識。

溫四海自己的心懸着,但是想讓家人放心,說:“對,部長還說上級要求關照咱家呢。”

一家人想了半天,也沒想出是哪個上級要求關照,為啥關照。

他們都是老實人,根本想不到會是因為溫淼。

不管怎麽樣,他們希望被公平對待。

“那咱們就等入伍通知。”沈秋葵滿是期待地說。

——

溫震參軍的事兒有了眉目,溫四海兩口子就開始琢磨溫潤上學的事兒,本來以為開學當天把溫潤送過去就行,打聽後才知道要先跟學校說一聲。

溫潤成績一直都很好,家裏掏不起學費才不得不退學,現在溫四海手裏有二十塊錢,當然要把溫潤送學校去。

溫潤自己也很想去上學,他早就整理書包文具,鋼筆墨水都是溫震給他準備的,書包用之前的舊的。

“我們倆上工,肯定供得起你,以後不讓你再辍學。”沈秋葵說。

溫潤眉開眼笑,說:“我一定好好念書,不讓你們白花錢,放學放假也會給家裏幹活。”

溫四海帶溫潤去了學校,學校在公社,離家裏四五裏地呢,倆人走到學校,想找老師提前說一下,可學校大門緊閉,連個看門的都沒有,更別說老師。

溫四海趕緊找了個教初二的老師問情況,老師跟他說得找教務主任。

聽說現在的教務主任是阮芍的大舅,溫四海立刻感覺不妙,還是按照老師給的地址找到教務主任家,果然王大福擺起了譜,說:“學校哪是你想來就來,想退學就退的,溫潤沒有保留學籍,他沒法再上初中。”

溫四海根本就沒聽說過學籍,上學的時候沒人跟他說,退學的時候也沒人說啊。

他說:“溫潤成績好,在學校總考前幾名,給他重新辦個學籍不就行了。”

對方當然知道阮芍跟溫震的事兒,好不容易有了機會拿捏這一家子,怎麽會輕易放棄機會,他語氣不屑:“學籍是你想辦就能辦的,別說普通老百姓,就是教育局的來了也辦不了!”

溫四海覺得沒必要再跟這個阮芍的大舅争辯,先帶着溫潤回家,他留了個心眼,知道附近生産隊也有初中退學後再去上的,就跑過去打聽情況。

結果人家跟點撥他:“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拿點心,拿瓶酒去,人家就給你辦了,你光手去人家憑啥給你辦,你再說幾句好話,求人辦事撿好聽得說,這不就成了嘛。”

溫四海這個無語啊,再回學校上課也要給教務主任送東西?再說阮芍大舅就是想卡溫潤,拿了東西去人家也不一定給好臉子。

回家後溫四海跟沈秋葵說了這事,後者說:“我可不想給王大福送禮。那溫潤咋辦,不能不上學吧。”

溫潤插嘴說:“王老師原先就是普通老師,高中畢業的,連化學方程式配平都不會,以前我上學的時候總替他給學生講方程式配平,誰知道他咋當上的教務主任。”

“溫潤上學可是大事,咱們現在可出得起學費了,不讓他上學不是斷了他的前途嗎,要不還是去找武裝部部長?總不好再去找人家一遍吧。”溫四海來回在地上走,拿不定主意。

兩口子可真糾結啊,武裝部部長跟沈姥姥說有啥事跟他說一聲就行,但他們實在不想麻煩人。

兩口子夜裏輾轉反側睡不着,養孩子不容易,哪個孩子都會遇到困難,即便關系到孩子上學的大事,他們也不好意思再去找人幫忙。

到第二天早上,溫四海的嘴邊已經長了一圈火泡。

事情出乎意料,正在他們無比糾結發愁時,公社書記居然來了生産隊,還來了他們家裏。

本來以為書記随便找戶人家了解情況,沈秋葵忙着端茶倒水,沒想到書記特別和藹,問家裏有沒有什麽難處需要幫忙的。

兩口子哪敢讓書記幫忙啊,忙說能吃得上飯,生活挺好的。

可是書記讓陪同的大隊長沈二強他們先出去,說有啥需求只要能辦到的,盡管開口。

夫妻倆對視,拿不準書記到底想說啥,但既然話說到這份上,就把溫潤想要回學校上學的事兒說了。

本來以為他們一說,書記一聽,就這麽過去,沒想到書記說:“小事兒,好辦,我盡快讓學校重新辦個學籍,開學第一天溫潤就去報道。溫潤學習好,應該在學校讀書,以後成為棟梁報效祖國。”

兩口子都驚到了,在他們看來難辦的大事兒,在書記口中這麽簡單,輕易就能給他們辦?

但書記态度極其溫和,語氣又肯定,讓人相信他一定管處理這事兒。

兩口子忙不疊地表示感謝,等送走書記,兩人還有種不真實感,就感覺跟做夢似的,沈秋葵說:“咱們跟書記又沒啥交情,書記真能幫咱家溫潤辦入學手續?”

溫四海也納悶呢,說:“等開學我帶溫潤去學校,看看能不能辦入學。”

不用等到開學,第二天一大早王大福就跑到溫家來,态度那叫謙恭有禮,真有點為人師表的樣子,他跟兩口子說:“溫潤的學籍沒問題,我盡快給辦好,他上學學雜費書費全免,就自己買點文具就行,不用花啥錢。”

上次去他家裏找他時,他的态度是頤指氣使,現在的态度是點頭哈腰,變臉特別快。

昨天公社書記特意來一趟他們已經夠吃驚的了,今天王大福又特意跑來他們就更驚訝了,公社書記居然馬上就幫他們處理了溫潤上學的事兒。

“真的能重新辦學籍,還不用交學費?”溫四海難以置信地問。

王大福态度極好:“九月一號去學校報道,直接找我就行,我給你們分配個有經驗的班主任帶的班。”

真意外啊,王大福這态度簡直讓人如沐春風。

三人信了他的話,溫潤開心得直接咧出個大大的笑臉。

而王大福也在納悶呢,這兩口子還真有能量啊,肯定是被他拒絕後立刻去找了書記。是書記找他讓他給溫潤辦入學,不要學費不說,還務必給溫潤提供一切便利。

溫潤可是學校唯一一個免學費的學生。

不知道他們家跟書記家到底有啥關系。

聽書記那語氣,應該跟溫家交情不淺,要麽就是這家人有比公社書記更大的關系可用。

等王大福走後,一家人立刻聚在一起讨論。

溫四海說:“想不到王大福态度這麽好。”

原來有多傲慢,現在就有多謙和。

沈秋葵興高采烈地說:“每年學費啥的得不少錢呢,不用交學費。”

每個人都覺得振奮,不交學費就沒有經濟壓力。

“書記為啥給咱們家辦事啊,咱們跟他又不熟。”溫四海說。

沈秋葵想了想說:“是不是因為武裝部部長說的上級要關照咱們家?縣長都接到指示了。”

溫四海說:“可能是。”

不管上級是誰,家裏仨孩子都有了出路,日子慢慢好起來了。

——

沙漠腹地科研基地,中午,沈三舟看科學家們還在忙碌,吃飯都不積極,趕緊去辦公室找。

他先去找陳振華,看他師父還伏案忙碌,催促說:“人是鐵飯是鋼,師父,先去吃飯吧,大米飯,糧食基地種出來的,國家說優先保證咱們這兒的供給,以後咱們就有大米飯吃。”

陳振華合上手頭資料站起來說:“走去嘗嘗基地種出來的大米,種植基地那麽多人真不容易,淼淼總挨澆更不容易。”

接着去找周開源:“周研究員趕緊去吃大米飯吧,淼淼帶來的雨水能促進莊稼生長,種植基地大米的産量也比東北兵團的兩倍呢。”

周開源立刻積極起來,馬上站起來要去吃飯,說:“天也涼了,我要往種植基地打個電話。”

沈三舟轉了一圈,說大米飯就快涼了,催着大家都去吃飯。

所有人聽說有大米飯吃,吃飯都有了動力,大米飯香飄四溢,剛走進食堂就能聞到香味兒。

種植基地所有人都忙忙碌碌,稻子跟玉米全部都收回來晾幹,大部分都拉出去上交國家,倉庫裏裝得滿滿登登。

這一年歷經波折,但總算打了一個大勝仗。

所有人尤其是決策層懸着的心終于落回原位。

陶所長跟武師長帶人在糧倉裏檢查,糧倉裏都是巨大的糧屯,還有巨大溫度計測量糧食的溫度,糧屯那麽大,糧食堆在一起溫度不能過高,否則糧食會發黴。

把所有糧屯溫度都測一遍,陶所長站在糧屯前眼含熱淚:“我的夢想是數稻穗數到手抽筋,這個夢想實現了。”

武師長信心百倍:“明年有更多的山堆一樣的稻穗給你數。”

明年要種的是旱稻、小麥、玉米,現在就要播種小麥。

他們這兒踏實的種着地,種植基地的勝利業績已經通過報紙、媒體傳遍全國,被樹立為當之無愧的典型。

各大報紙重要版面頭條都是沙漠種植基地喜獲大豐收。

種植基地的旱稻、玉米産量是別的兵團産量的兩倍。

田部長要求的就是務實,今年報紙上任何浮誇的類似畝産萬斤的報道壓根都沒有,基地兩倍的糧食産量已經是最高水平。

這消息傳到別的種植基地跟兵團,各單位都非常佩服,東北、邊疆的自然條件總比沙漠好一些吧,但産量都不如沙漠,他們迫切想要跟沙漠取經。

最興奮的人是田部長,春天的時候還覺得沙漠基地沒指望呢,到秋天大豐收,還是二倍産量,相當于有兩個種植基地,一車車的糧食往外運,這下很多極度缺糧的地方能吃上沙漠種出來的救濟糧。

各地各領域的突出事跡彙集到大領.導那兒,在所有事跡中,沙漠種植基地格外突出。

不只是沙漠基地所有人員艱苦奮鬥克服困難獲得大豐收,還因為基地有個特別的姑娘。

要不是這個姑娘,沙漠別說豐收,整個計劃基本上要擱淺,那麽多人的心血就要白費。

她還給其它地方解決了用水和灌溉問題,幹旱持續,她還要幫助更多的地方跟百姓。

天佑華夏,她是國家的幸運,是國寶。

——

開學第一天,溫四海跟溫潤一塊去學校,本來教務主任應該很忙,可是王大福全程接待父子倆,還把溫潤帶到二三班門口,跟班主任說一定得好好教溫潤。

劉老師問:“溫潤是你家親戚啊。”

王大福說:“啥我家親戚,是李書記讓關照他,我打聽了,應該是縣裏跟李書記打的招呼。”

劉老師想了想說:“是不是溫潤他姥爺是抗戰英雄?縣裏讓關照也正常。”

王大福經他一提醒,這才醒悟,拍了下腦門說:“應該是,誰叫他姥爺是號人物呢。”

學校安排得非常周到,劉老師說:“溫潤,你就坐第四排,你同桌成績很好,你們共同進步。”

學費不是當天交,是過三四天才收,班主任還特意跟溫潤說他不用交學費,一家子這才覺得溫潤上學的事兒徹底落實下來。

“王大福對我态度特別好,跟我說有啥事可以直接去找他。”溫潤對王大福的态度很驚訝。

“那不正好,不拿捏你就行,你在學校安心學習。”溫四海說。

“我一定好好學習,肯定要考全校前幾名。”溫潤很有自信地回答。

——

溫震這次參軍可是板上釘釘的事兒,征兵辦的人給溫震送了套新軍裝來,并通知入伍時間,溫家人确信溫震真的成了今年的新兵。

溫震立刻把軍裝穿上,他個子本來就高,穿上軍裝更顯挺拔,沈秋葵怎麽看大兒子都覺得精神,“今年終于能走了。”她激動得快要流淚。

最高興的人是溫震,他年紀大了,今年再選不上他就不想再參選,沒想到突然有了機會。

沈秋葵讓溫震趕緊去告訴沈姥姥,讓她老人家放心。

想起溫震都不願意跟她去縣城找人,沈姥姥告誡他:“以後膽子大點,別縮手縮腳的,要積極點為自己争取。”

沈姥姥倒是兩家人裏最有見識的。

溫震覺得姥姥說得對,把這番話記在心裏。

大隊長張二強可急了,溫震收到軍裝,可是他家小子沒收到,他們家不離人生怕錯過,一直等着,直到第三天還沒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