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彻底清洗(2 / 2)

“只要朝鲜人不怕死,大明很快就会退兵!”</p>

“大明若真强,又怎会任女真人叛乱十年?”</p>

“以笔破兵,以理驳刀,胜可得矣!”</p>

正是这些言论,如烈火煽风,使本已风雨飘摇的朝政彻底崩溃。</p>

将士困惑、百姓犹疑,误国于一言,祸民于一书。</p>

此辈无一上阵杀敌,却日日纸上谈兵,背后推波助澜,其罪尤甚于兵败之将。</p>

大明廷议日久,终由内阁首辅徐谦拍板定论:</p>

“刀贼伤人一时,笔贼乱世百年,此辈文人,背义辱宗、妄改天命,毒性比贼寇尤甚。若不肃清,东夷之地永不得安宁!”</p>

于是,成化五年三月初五,奉成化帝钦命,明军于汉城南郊筑“观文台”,用以清算朝鲜士林之罪。</p>

《逆言录》名单迅速公布,计五百七十二人,皆为朝鲜境内有名望、有学位、有传授的士人学者。</p>

有的是书院院长,有的是状元举人,有的甚至是曾参与国史修撰、王命讲经的“国之栋梁”。</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这一天,天空灰沉,能见度低。</p>

朝鲜士林五百余人被明军逐一押至台下,衣衫破烂、神情颓唐。</p>

他们有的苍老弯腰,有的还带着几分清高姿态,高呼抗辩:“我是朝鲜状元!杀我就是灭文,焚我即绝学!”</p>

更有的怒目圆睁,大骂:“这是文字狱!蛮夷也配评书传道?”</p>

“我等才是文化的正统,大明不过窃国之徒!”</p>

可这些声音,在观文台上,和风中枝头的叶子无异,抖动两下,便消失了。</p>

大多数人,则只是抱头哭嚎,跪在台阶上磕头求饶,连话都不敢多说。</p>

靖虏将军徐林登台,身披战甲,目光如电,朗声宣布:</p>

“朝鲜之败,不在军,不在民,而在一群不识天命、妄自尊大、玩弄文字的伪儒之辈!”</p>

“今设文台,以正笔诛之道,此坑五百‘嘴’,留为后世一鉴,知书不识天命,必为乱世之祸!”</p>

号角响起,明军火铳手列阵,这这帮朝鲜读书人进行排队枪毙。</p>

观文台上,浓烟滚滚,火药味呛人。</p>

五百多个被列为“逆言录”的朝鲜读书人,一个接一个倒下。</p>

火铳齐发,有的胸膛被轰穿,有的脑袋直接炸裂,血溅四方,现场惨不忍睹。</p>

鲜血很快就汇进早已挖好的大坑,把松软的泥土染得猩红。</p>

有些人临死前还在念《春秋》《礼记》,想靠经典挽回什么,但嘴唇刚动几下,声音就戛然而止,连完整一句话都没说出来。</p>

有的张嘴想喊,想说点什么,但那张嘴刚刚张开,人就被打成了尘土。</p>

火铳声停了之后,大坑上点起了火,观文台整整烧了三天三夜。</p>

尸体、书卷、衣物一同化作灰烬。</p>

台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p>

“五百笔贼,乱言亡国,伏尸于此,以慰苍生。”</p>

奇怪的是,火停之后,大坑里居然还剩下不少完整的嘴骨,被烧得焦黑,却怎么也烧不烂,形状各异,好像人死了,那些嘴还在张着,不肯闭上。</p>

徐林站在台上看了许久,叹了口气:</p>

“嘴能建国,也能亡国,棒子们最后就剩这一堆嘴了。”</p>

这话很快传遍整座城。</p>

朝鲜百姓听了,倒也没有什么异样的反应,更多的是一种冷漠的沉默。</p>

一位老农在台边种地,头也不抬地说:“我们这些年埋头种田,他们天天讲天命、讲圣贤,结果我们被官鞭抽,他们升官进爵。”</p>

一个抱孙子的老婆婆叹口气:“讲得天花乱坠,可真打起仗来,一个都没上前线,他们,到底做了什么?”</p>

国家灭亡之后,谁对谁错,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p>

那一天,朝鲜的“士人精神”,彻底写进了大明史官的卷宗,化作一句评语:“败于武,可再起;亡于文,永不兴。”</p>

自此,朝鲜士林血脉断绝,数代文统,毁于一日。</p>

喜欢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请大家收藏:()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