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铺子里的账房只淡淡回了一句:“你这锅饭,是朝廷想砸。”这话一出,再没人敢吭声。</p>
三日罢市,风声一路南传。</p>
松江、嘉兴、杭州的绸庄、瓷铺、药号纷纷跟进,紧接着是扬州、湖州,连盐运通道上的码头也开始停摆。货船不出,商路不通,短短数日,整个江南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按下了“暂停键”。</p>
百姓议论纷纷,有人摇头叹气,有人拍掌叫好。</p>
“这可是头一回看到这么大的场面,连观前街都冷清成这样!”</p>
“也就贺家敢带头,要是换了别人,早就被拿下问罪了。”</p>
而第一个站出来“为商人请命”的,果然就是贺家。</p>
这些年贺家虽做盐运起家,却并不只图钱财。他们资助修桥补路,捐银开书院,赈灾施粥,早把名声稳稳立在百姓心中。这回一开口,更是掀起了江南群商的响应。</p>
苏州商会门前,人头攒动。</p>
贺南楼站在厅前台阶之上,语气铿锵:</p>
“我们商人虽非朝中士子,却也是这大明江山的一根柱梁。我们纳税、雇人、开仓放粮,一旦苛税压下,百铺闭门,百姓何以为生?朝廷这不是征税,这是杀鸡取卵、拔苗助长,是把活路逼成绝路!”</p>
话音未落,掌声如潮。</p>
有书生在旁高声道:“贺家主此言,乃江南群商之胆也!”</p>
另一边,读书人抬起一卷纸,开声朗读,正是贺家主导撰写的那篇《商人十问》:</p>
“朝廷欲以商税补国库,吾问:田税征几何?盐引谁得售?布政司为何只查小铺不查大官?</p>
若欲富国强兵,理应剪除冗官奢吏,而非先割商人皮肉!”</p>
句句直指要害,不留情面。听得人群中不少人热血上涌。</p>
“写得好!朝廷若真有心治国,怎会只盯着百姓的钱袋子?”</p>
“我们这些年年纳税的,竟比不上一个京中勋贵的家奴活得体面?”</p>
一时间,士子、商人齐声附和,几家江南书院也联名起草了一份《税赋告民章》,张贴在苏州各大庙门口,文末赫然四个大字:“商贾非贼”。</p>
有年长者在庙前默读,读到眼眶发红,喃喃一句:“有生之年,竟能听见有人替我们这帮做生意的说句公道话。”</p>
苏州知府府衙内,已是人仰马翻。</p>
知府大人日夜接奏章,眉头皱得快拧成绳。</p>
知府衙门更是火烧眉毛,连夜派人往京师上奏,说江南商贾联手罢市,动摇根基,请求圣裁。</p>
但京中消息迟迟未回。</p>
一来罢市虽声势浩大,却无实质暴力;</p>
二来贺家在朝中确有人脉,没人愿做第一把火。</p>
与此同时,一份“密函”也在悄悄流传。</p>
密函称,户部原欲以江南商税补缺银,实际背后另有派系暗手,意图以此打压南地富商,腾挪地位,为北地权贵让路。</p>
此言真假难辨,但流出后,更添众人疑心。</p>
有人咬牙切齿:“原来根本不是为国为民,是朝中人在玩猫腻!”</p>
也有人愤怒道:“既然如此,更不能任人宰割!”</p>
喜欢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请大家收藏:()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