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王者布局(1 / 2)

京都之战,已持续整整两个月。</p>

这场战争如烈焰般席卷东瀛,从初春烧到了盛夏,血水染红了京都四郊,尸体填满了三重壕沟,城墙内外早已寸草不生。</p>

交战期间,战线拉长数十里,越王府大军四面围城,水火不通。</p>

战事却并不急。</p>

徐昭每日督战于东线,亲自领兵冲锋、转运粮草,眼见自军与敌军日日死伤惨重,心中愈发不解。</p>

战线已压至日本皇居外五里,火炮已击碎京都五座城门,数次若强攻一举可破!</p>

可每到临门一脚,越王中军便会传来军令:“缓进,不攻主宫。”</p>

这军令,如一把刀,硬生生斩断了进军之势,也压住了无数将领的热血。</p>

这一夜,徐昭奉召入主帅营帐。</p>

他一身战甲未卸,满身尘土血迹,入帐时沉声行礼:“曾祖。”</p>

徐闻坐于案后,仍穿朝服,神情安宁,一如往日。</p>

他抬眼望孙儿,淡淡一笑:“听说你心里有话,憋了好些日子了?”</p>

徐昭犹豫了一瞬,终于跪下,语带不甘:“曾祖明断如天,孙儿斗胆直言:京都之战,一月前便可破,为何一直拖延至今?”</p>

“此战死者累万,士气耗尽,将心亦疲,孙儿实不明白!”</p>

少年将军是真憋屈,明明可以一举破城,可曾祖却迟迟不拿下京都!</p>

徐闻沉默片刻,抬手示意他起身,又命侍从退下。</p>

帐中只剩祖孙二人。</p>

徐闻负手而立,缓缓踱至军图前,轻轻一指京都城东侧:</p>

“你说,一个月前,我们若一鼓作气破城,会如何?”</p>

徐昭不假思索:“占领京都,俘虏倭皇,天下震动,东瀛尽服!”</p>

“然后呢?”</p>

徐昭答:“依皇命,曾祖得以掌封日本之地,统辖诸藩,将京都列为越王封地。”</p>

“再然后?”徐闻继续询问。</p>

徐昭略一迟疑:“我越王府设府于京都,以明军驻防,设官治理,以大明法制治其民,以武压其地。”</p>

徐闻轻轻点头,转身盯着曾孙的眼睛,语气平静却锋利如刀:</p>

“你说得不错,字字在理,但我问你,我们有多少人?”</p>

徐昭一怔,下意识回道:“前军十八万,其中八万本土精锐,其余为协军与降兵。”</p>

徐闻面色严肃:“协军是什么人?”</p>

“是降附我军之日本大名之兵。”</p>

“那些人,真心归顺吗?”</p>

徐昭迟疑了,没答。</p>

上次就出现佐藤家反叛一事,还是他和父亲西林一起回军讨伐的。</p>

天知道这帮投降的倭寇,还有没有心存不轨的。</p>

莫非祖父是担心有人背后捅刀?</p>

不应该啊!</p>

以如今明军的阵势,对明协军作了万分防备,根本不怕他们突然反叛。</p>

徐闻继续道:“我们越王府,从大明本土调兵,仅八万,你以为打下日本之后,这八万人会留在这里吗?”</p>

“他们会想回故乡,回家探亲,回去守墓祭祖,你去问问他们,谁愿在异国他乡待一辈子?”</p>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乡土观念。</p>

这十几万大军,只有八万是从大明本土来的,征服日本后,他们大多人会返回本土。</p>

即便留下一些人驻守,也不会多。</p>

但是,日本有多少军队?</p>

徐闻道:“投降我军的倭寇已有十万之众,若我们一鼓作气早早打下京都,对面三十万大军,至少会投降一半!”</p>

“也就是说,我大明征服日本后,至少还有三十万日本军队!”</p>

“这还不包括关东地区的那些没选边战的日本大名。”</p>

“你猜,等我们撤走大部分人马,留驻不过两三万人,这些人会不会造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