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首辅献计谋(1 / 2)

我是正德帝 吾观复 2479 字 11天前

然,弹章内容,究竟是夏言授意纵容?抑或是缇骑骄横跋扈,欺瞒上官,擅作威福?甚或…是地方有司勾结,欺压良善,构陷钦差?此中曲折,若不详加推鞫,明辨是非,恐…恐有伤陛下识人之明,亦难令天下人心服口服。”</p>

毛纪说完,再次深深俯首。</p>

朱厚照闻言心中暗道:“了不得,竟想出来破解之法来。”</p>

“依卿之见,当如何处置?”</p>

这声音落入毛纪耳中,却不啻于一道赦令!</p>

毛纪接着道:“臣…臣斗胆谏言!当务之急,首在彻查真相,明正典刑,以安辽东民心,以慰枉死冤魂,亦以彰陛下至公至明之德!”</p>

他再次强调“陛下至公至明”,这是为皇帝预留台阶。</p>

“如今朝野物议沸腾,更使法司勘问掣肘,难竟全功。” 毛纪的语速加快,思路也变得清晰起来,这是他浸淫官场数十年的老辣本色开始显现。</p>

“臣愚昧之见,” 毛纪抬起身,声音带着决断,“莫若陛下速降严旨:其一,令夏言上疏自陈总督辽东赈灾事务之差遣,听候勘问!一则可稍平议论,二则免其位高权重,干扰法司。” 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向天下人表明,皇帝是公正的。既给了天下人一个交代,又暂时保住了夏言的体面。</p>

“其二,” 毛纪深吸一口气,继续道,“请陛下明发上谕,着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即刻选派刚正廉明、老成持重之堂官,组成勘案使团,星夜兼程,驰赴辽东!会同辽东巡抚、巡按御史,就地详细访查夏言辽东赈灾期间行为始终。务须明查暗访,穷究根由,将涉案缇骑、地方官吏、生还苦主、堡寨邻右人等,一一隔别严讯,务必水落石出,不容丝毫隐晦!所得实情,无论涉及何人,据实直陈,密封急递进京,直达天听!”</p>

第二步,让朝廷的人下去,打着调查的幌子来给夏言正名。</p>

“其三,” 毛纪的声音略微低沉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谨慎,“南京科道诸臣,忠直敢言,风闻奏事,其心可嘉。然边情复杂,奏疏所据,或为一面之词。陛下可温旨慰勉其忠悃,亦谕其静待三法司勘案结果,勿再以风闻之事,迭上奏章,徒乱圣心,亦扰有司办案。”</p>

第三步,也是稳定朝局的关键——暂时“安抚”住言官清流,避免他们继续推波助澜,用奏疏形成舆论压力干扰调查和皇帝的最终判断。用“温旨慰勉”和“静待结果”来堵住他们的嘴。</p>

毛纪一口气说完这三点,已是气喘吁吁:“臣此议,纯属刍荛之见,是否妥当,伏乞陛下圣断!”</p>

御花园中陷入了更深的寂静。只有微风拂过花叶的沙沙声,以及远处几声悠长的宫鸟啼鸣。</p>

皇帝此刻转身看向别处,背对着毛纪,面向的地方是那株盛放的紫玉兰。他捡起案上的一个拂尘,那拂尘松松地垂在身侧。阳光透过繁密的花枝,在他道袍上投下摇曳的光斑。</p>

毛纪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连呼吸都放得极轻极缓。他害怕皇帝听不懂自己的潜台词。</p>

时间一点点流逝。不知过了多久,朱厚照转过身来了。</p>

他刚刚已经听懂毛纪的潜台词了。但是他不愿意,因为中间调查的过程自己不可控,万一真查出来什么,自己怎么办?他不相信夏言的屁股也是干净的。</p>

只是不愿意又如何?该妥协不还得妥协?</p>

“卿之谋国…” 朱厚照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地传入毛纪耳中,“果然是持重。此事再议。”</p>

毛纪闻言便道:“恐外朝议论纷纷,伤了圣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