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把孙承宗唤来!”</p>
“是!”</p>
万历打断余令,开口让人把孙承宗唤来。</p>
万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万历二十七年时候孙承宗在大同帮助大同巡抚房守士平息了一次兵变。</p>
而且,他知晓边关异族和大明边疆国防的基本情况。</p>
万历他虽然不上朝,不批奏折、不见大臣,甚至连皇宫大门都懒得迈出一步。</p>
但他不傻。</p>
他没去过边关。</p>
所以,他需要有个人来验证余令的话。</p>
朝中文官结党营私,武官伸手要钱。</p>
若是连身边的锦衣卫和东厂都开始联合起来哄骗自己,这是他不能忍受的。</p>
孙承宗进来了,压着大喘气。</p>
他看了一眼坐在垫子上的余令,又看了看躺在那里假寐的万岁爷,双手抬至齐眉处,行稽首后躬身。</p>
望着孙承宗,余令才想起来自己刚才没行礼。</p>
余令赶紧站起身,学着孙承宗的样子规规矩矩行了一礼。</p>
余令蹩脚的样子万历看到了,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意。</p>
“说吧,说说河套的事情!”</p>
见皇帝说话了,余令深吸了一口气赶紧道:</p>
“万岁爷,河套那里三娘子很有威望,那里的牧民和部族都很尊敬他,她也愿意和大明交好,所以互市很大,人很多!”</p>
万历闻言轻轻叹了口气,喃喃道:</p>
“三娘子去年去世了,六十三岁,葬于美岱召内。</p>
朕下旨赐其祭七坛,以彰其她“不贰”之功,你说的没错,有她,孛儿只斤才没侵犯我大明!”</p>
“河套是我大明的……”</p>
余令的喃喃自语万历听到了,他不生气,他只是有点难受。</p>
余令说的没错,那本就是大明的土地。</p>
“余令继续说!”</p>
“部族众多,除了各种势力交错,白莲教也藏身其中,教徒无数,且一直都和关内我朝官员有勾结!”</p>
“臣本来就是去买马的,买回去卖掉,用卖马的钱作为军饷。</p>
因苏千户之子苏怀瑾在队伍中的消息被走漏,这群人因为这缘故决定对我们下手!”</p>
万历扭头看向了孙承宗。</p>
孙承宗赶紧道:“陛下,白莲教在我大明一直是私下收信徒。</p>
从洪武开始到现在,这数百年里,大部分都是锦衣卫在对其围剿!”</p>
孙承宗低声道:“仇怨怕是因为此!”</p>
“嗯,余令继续!”</p>
“臣人少,臣在贩马结束之后就当即选择离开,奈何他们也盯上了我们,二百多人对我们进行围剿。”</p>
余令深吸一口,语音有些颤抖:</p>
“我们的马术不如人,跟他们打就不能用骑兵对战,我们打不过他们……”</p>
“长安县县令朱沐,他说他是朱家子弟,当应效仿先祖之风。</p>
他带领二十八名朱家子弟率先冲锋破阵,战死二十一人!”</p>
“朱县令待小子如晚辈,小子气不过。</p>
在屠了这二百人之后携苏怀瑾再渡黄河,准备砍贼首慧心光头。”</p>
“那时候正好是互市开放,诸多部族首领前去观礼祈福,看守薄弱,臣摸了进去……”</p>
余令把杀慧心的过程讲得很简单。</p>
毕竟这是在宫里,跟皇帝讲怎么捅人腰子总感觉怪怪的。</p>
“这次来,臣不但带来了慧心的人头,还带来和他勾结在一起的我朝官员之间的书信。</p>
涉及官员一百七十八人!”</p>
余令深吸一口气:“陕晋两地是重灾区!”</p>
万历闻言慢慢的坐了起来,眼里有了点点凶光。</p>
余令此刻的心神已经恍惚了,沉寂在往事里。</p>
时隔一年,朱县令的死还是让余令觉得义愤难平。</p>
“可能是朱县令的在天之灵庇佑着我,那天的西北风很大,臣就用慧心帐篷拿来的火油点燃了帐篷。”</p>
“臣觉得还不解气,在过了黄河之后又回来了。</p>
趁着他们灭火之际,臣去了牧场,然后又放了一把火……”</p>
一直低着头听着对话的孙承宗猛的抬起头。</p>
他猛的想起了去年年底的时候边关发来捷报,说一场野火烧死二千多人。</p>
孛儿只斤家族有三名直系遇难。</p>
尸骨无存。</p>
这件事太大,大到那些杀十个马匪就敢发捷报请功的边军都不敢做文章。</p>
孛儿只斤需要有人来背这口锅。</p>
大明就是他们找好的锅。</p>
眼看着大明和蒙古之间要再起兵祸,恰在这个关头最有权力的三娘子离世了。</p>
孛儿只斤家族开始新的争权夺利。</p>
听说他们现在还在打。</p>
那这件事自然也就搁置了,孙承宗打死也想不到“罪魁祸首”就在眼前。</p>
他先前说的话没有骗自己。</p>
他是真的杀了二千多。</p>
想到这里孙承宗替那会打群架的御史捏了一把冷汗。</p>
不管是他余令直接杀死或是间接因他而死的人。</p>
这样的人那都是狠人,手上沾了这么多的血,那么多人命</p>
望着精神恍惚的余令,万历此刻已经相信锦衣卫和东厂的密折所汇报的事情都是真的</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不是为了哄自己开心。</p>
“书信呢?”</p>
余令闻言猛地回神,低声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