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南宫心口的三把刀(1 / 2)

炭火让屋子温暖如春。</p>

发黄的灯火带着暖意,望着昏睡过去的师娘,余令慢慢的将第二封信收起。</p>

这封信里的内容不多,但余令却看到“以死明志”!</p>

看到了死志,余令对王秀才先前的所作所为再也没了意见。</p>

自己是“后来者”知道一些。</p>

先生往前每走的一步都是未知的。</p>

先生要以死明志并不只是后悔的体现,也并不是为大明尽忠。</p>

他其实更是一种文化和气节的延续。</p>

过往不重要了。</p>

望着跪坐在床前照看师娘的师兄,余令知道,为了保密,先生说的很多话都在师兄的脑子里。</p>

望着王兴那畸形的手指,余令忍不住道:</p>

“师兄,你的手!”</p>

王兴毫不在意的挥挥手,压低嗓门道:</p>

“父亲给我配了假死的毒药,阿敏怕我装死借此把消息传出,就在“大发善心”在我的棺椁里装了很多冰!”</p>

“冻的?”</p>

王兴点了点头:“对,就是那时候冻的。</p>

不过影响不大,也是我命不该绝,是左手,不耽误我写字,也不耽误我干活!”</p>

轻微的敲门声响起,余令赶紧起身开门。</p>

门开了,南宫带着苏堤、顾全走了进来。</p>

他看了一眼屋子里的人,知道余令突然把自己喊来定是有要命的大事要说。</p>

确实是要说大事,只不过不是余令来说。</p>

余令不知道朝堂对女真的了解到了一个什么地步。</p>

但余令想借着南宫的手,把最新的消息传到皇帝那里去。</p>

这是眼下唯一能做的。</p>

余令主动介绍道:“师兄,这位是南宫先生,是可信任的人,在东厂也很有地位,你来说,我们听着!”</p>

王兴点了点头:“女真现在很强!”</p>

南宫闻言轻轻地皱起了眉头。</p>

他从东厂、锦衣卫那里也听过这句话,但朝堂众人只认为东厂和锦衣卫在夸大其词。</p>

目的是再次手握大权。</p>

王兴知道自己的话有些可笑。</p>

在没去女真之前他也认为女真是贫弱不堪的,是靠着大明的敕书活着。</p>

去了之后他才发现被骗了。</p>

“我知道我说的话很多人不信,在万历三十四年之前女真真的是不堪一击的,对我大明温顺的像个小猫!”</p>

南宫闻言抬起头:</p>

“你是想说六堡之事对吧!”</p>

“对,不管六堡发生了什么,但不可否认,六堡是我朝遏制女真的重要堡垒,是抚顺、清河的唯一屏障。”</p>

“我没当过官,我不知道朝廷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六堡发生了什么。</p>

但我知道在万历三十四年,我朝放弃六堡,并迁走了这里的十余万居民!”</p>

王兴叹了口气:</p>

“我大明遏制女真等部族的堡垒,落入敌手,我们的战略重地成了女真的战略重地,自这一年开始,女真彻底的不一样了!”</p>

南宫皱着眉头道:</p>

“不对,蒙古的科尔沁部落和女真关系不好。</p>

虽然我朝丢失了六堡,但蒙古的科尔沁部落却依旧是女真劲敌!”</p>

王兴望着南宫,咬着牙低声道:</p>

“如果我朝都这么认为,那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所有人都认为女真不堪一击了,因为咱们对他们知道的太少了!”</p>

“万历四十年科尔沁左翼后旗始祖明安台吉,亲自将自己的女儿送到女真。</p>

他们开始联姻了!”</p>

“在万历四十二年,科尔沁左翼中旗始祖莽古斯的女儿哲哲,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另一个女儿,许配给了多铎。”</p>

暖黄的灯光下王兴的眼睛闪烁着莫名的光:</p>

“我们都认为在经历成化犁庭之后女真只有区区几万人,殊不知如今的蒙古和女真已经彻底的联合在了一起。”</p>

“你们没看到,在那边,一辆辆拉货的马车络绎不绝。</p>

你们没听到,打铁的声音彻夜不息,你们没看到那成片的良田……”</p>

王兴低下头喃喃道:</p>

“我以为六堡丢失以后朝廷会对女真施以手段。</p>

那时候的女真还算弱小,马市对于女真极为重要,控制物质就扼制了他们!”</p>

“结果……”</p>

王兴搓了搓畸形的手指,继续道:</p>

“结果我朝动静甚小,连敕书都没收回来,他们继续利用敕书获得大量的赏赐!”</p>

听到敕书余令叹了口气。</p>

敕书对大明周边的部族来说非常重要。</p>

塔克世,也就是努尔哈赤的父亲,他被杀后朝廷给了努尔哈赤敕书三十道。</p>

有了它,才可以进入马市进行贸易。</p>

女真制造业落后,需要和大明兑换生活物资,靠的就是敕书。</p>

除此之外,部落的首领可以拿着敕书进行朝贡。</p>

大明是上国。</p>

只要是部族来,朝廷为了体现身份采取“薄来厚往”的政策。</p>

无论对方进贡什么,朝廷都会毫不吝啬地回赐真金白银。</p>

余令懂这里面的门道是什么。</p>

封贡关系不仅拉拢和安抚了女真族,防止他们倒向蒙古。</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分化各部的关系。</p>

我给你别人给不了的好处,你跟着我,好处每年有。</p>

而且这敕书不记名,不挂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