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无名树下传新艺 烟火声里识故人(1 / 2)

无名树的果子落了又结,转眼又是二十年。当年趴在文渊阁拓经卷的孩童,如今已能独当一面——小丫的女儿成了三界有名的「融味师」,能把凡世的陈醋、天宫的仙露、魔界的辣酱调和成一味「忘年浆」,喝下去能想起三辈人经手的味道;魔界厨神的小徒弟,在妖界开了家「跨味馆」,招牌菜是用无名树的花和凡世的豆腐做的「合欢羹」,羹里浮着的豆泡,一半印着仙纹,一半刻着魔符。</p>

这年春分,三界要选新的「味宗」,主持《三界味经》的增补。按旧例该由仙官或长者担任,可这次大家却把目光投向了个不起眼的老者——是当年那个给阿木送锄头的凡世老铁匠,如今早已放下铁锤,改在共生圃旁开了家「传味坊」,专教三界生灵最基础的厨艺:凡世的火候怎么看,魔界的酱料怎么搅,妖界的灵果怎么去皮,连天宫的仙童都要排队来学。</p>

「老铁匠教的不是手艺,是心劲,」有人说,「他教魔族少年劈柴时说,『斧头要稳,就像待人要诚』;教妖界小狐狸和面时说,『水要慢慢加,就像暖要慢慢给』。」老铁匠听了只是笑,用布满老茧的手擦了擦灶台,灶台上的油垢印着无数个手印,有仙官的、有农夫的、有妖精的,层层叠叠,像朵开在烟火里的花。</p>

无名树下的树洞,早已被岁月拓得宽大,成了三界的「味信箱」。谁有新琢磨的菜谱,就写在纸上塞进去;谁遇到解不开的味惑,也写封信求助。有天清晨,树洞深处传来「窸窣」声,人们扒开堆积的信纸,发现里面住了窝小兽——是凡世的土拨鼠和魔界的石鼬杂交的新物种,毛茸茸的,见人就递出嘴里的坚果,坚果壳上还沾着妖界的灵果酱。</p>

「这是树自己养的信使呢,」小丫的女儿笑着给小兽们喂忘年浆,「你看它们藏食的样子,像不像当年张奶奶把菜谱藏在经卷里?」小兽们似懂非懂,叼着浆碗钻进树根,再出来时,嘴里的坚果壳上竟多了行小字,是用树胶写的:「味在传递,不在藏。」</p>

阿木的头发已经花白,却仍坚持每天给《三界味经》添注。只是现在写的不再是具体的方子,而是「味道的道理」:「凡世的盐要少放,才尝得出食材本味;人心的怨要淡记,才容得下别人的好」「魔界的酱要久酿,苦才转甜;过往的伤要久熬,痛才成暖」。写着写着,案头的墨锭突然自己滚到无名树的根下,墨汁渗进土里,第二天树身就多了层淡黑色的纹路,像本摊开的书。</p>

林七和姜瑶光早已不常待在天宫,多数时候住在南坡村的老屋里,屋前种着片无名树的幼苗,是当年那颗融灵种发的新枝。有天傍晚,两人坐在门槛上晒太阳,见个穿蓝布衫的年轻人背着行囊路过,行囊里露出半截竹简,上面刻着蒲公英的图案。</p>

「是阿木的徒弟?」姜瑶光问。年轻人笑着点头,说要去魔界的戈壁教人种忘忧菜,行囊里装的是共生圃的新菜籽,「阿木师傅说,当年他往土里撒的是恨,现在我要撒的是暖,一样的动作,不一样的根。」</p>

年轻人走远后,林七捡起他掉落的片菜籽壳,壳上竟有行极小的字,是阿木刻的:「烟火路远,一步一暖。」</p>

入夏时,无名树突然开满了花,花瓣飘落到三界的每个角落,落在凡世的灶台上,化作暖黄的火光;落在魔界的酱缸里,酿出带着甜香的新酱;落在妖界的果树上,结出印着笑脸的果子;落在天宫的云阶上,长出能踩出麦香的青苔。</p>

老铁匠在传味坊收了最后一批徒弟,其中有个盲眼的凡世孩童,却能靠嗅觉分辨出百种味道。老铁匠教他用手摸灶台的温度来判断火候,说:「眼睛看不见,心就能更亮,就像当年我们没见过三界合好的样子,不也靠着一口热汤熬过来了?」孩童学得认真,指尖抚过灶台的老茧时,突然说:「师傅,这灶台上有好多人的温度,像好多只手叠在一起。」</p>